陈嘉|纪念|李泽厚在上海的“伦理学课”:何为哲学

【编者按】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日早7时 , 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国科罗拉多去世 , 享年91周岁 。
“伦理学研讨班”现场
2014年5月 , 李泽厚先生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一个“伦理学研讨班” , 这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讨论课 , 但随着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 成为一桩文化事件 , 参与者需要凭票入场 。 两周内 , 李先生上了四堂研讨班课 , 外加一场与四位哲学教授的对谈 。 五场活动 , 李泽厚先生始终是一位发问者 , 追问关于伦理学最根本的一些问题 , 比如道德、善 , 而在学者对谈上 , 李泽厚先生与童世骏、陈嘉映、杨国荣、郁振华四位哲学教授争论的话题只有一个——哲学到底是什么?
哲学是意见 , 不是知识 , 也不是信仰
【陈嘉|纪念|李泽厚在上海的“伦理学课”:何为哲学】这场哲学对谈 , 李泽厚先生依然坚持之前上课时的原则:发问和讨论 。 对谈搬到了一个大报告厅 。 活动开始前半小时 , 报告厅就已经被坐满 。 活动人气很旺 , 但李泽厚先生希望这样一个场合不是在表演 , “也许有些人就是想过来看看‘猴子表演’ , 既让你们进来 , 也让你们出去 。 ”李泽厚希望这里是一个讨论空间 , 而不是看热闹的地方 。 “既然大家在这里了 , 下面的听众也有权利发言 。 首先我不做讲演 , 想听我讲座的统统请出去 。 另外就是有可能变成一个答问会 , 大家可以提问 , 但是我不答辩 , 我保留拒不回答问题的权利 。 ”看到其他学者相互设问 , 李泽厚先生甚至俏皮地说出这么句话:“元芳你认为呢?”
哲学对谈没有设主题 , 李泽厚先生之外 , 其他4位学者童世骏、陈嘉映、杨国荣、郁振华也都是国内知名的哲学教授 。 但首先发问的还是李泽厚先生 , 他问在场的4位同行 , “首先什么是哲学?”这个似乎最简单但也没有答案的问题成了昨天对谈的主题 。
杨国荣教授的回答是 , 从哲学起源开始 , 哲学就跟智慧有关 。 为什么哲学是智慧?它和其他的学科到底有什么不同?杨国荣教授的回答是:“在我看来 , 智慧最大的特点就是跨越知识界限 , 从一个不同于知识的层面去理解真实的世界 。 ”
“哲学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学问 。 ”这童世骏教授对哲学的总结和理解 , 在他看来 , 哲学从来就没有办法得到终极、所有人都满意的回答 。 如果把哲学跟其他学问做比较 , “哲学这种学问的特点主要是对文本的研究 , 不是直接研究现实;或者对现实的研究也要通过文本研究来进行 。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 , “不是所有学科都要对概念本身进行研究 , 而哲学要对概念本身加以研究 。 ”
哲学是智慧 , 哲学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学问 , 李泽厚先生自己的回答是 , “哲学是意见 , 不是知识 , 也不是信仰 。 ”“我认为哲学的意见不同于一般的意见 。 这些意见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起的是一个启发的作用 , 它只能起这个作用 。 哲学只是对一些人生世界当中的根本问题的意见 , 这是我对哲学的理解 。 ”
对于李泽厚先生的哲学意见说 , 杨国荣教授依然坚持自己的智慧说 , 而且在他看来两者并不冲突 。 在杨国荣教授看来 , 哲学也是一种自由思考 , “意见意味着大家可以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 而不是不断地拘泥于某一种坚持上 , 所以我们要区分结论和定论 。 结论是争论得出来的 , 但是结论不等于定论 , 这就隐含着另外一种含义 , 就是哲学是一种趋向于智慧化的思考 , 实际上是一个过程 。 ”
陈嘉|纪念|李泽厚在上海的“伦理学课”:何为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