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县城的年轻人,也开始“拼”读书了( 三 )


2001年出生的可可,是北京一名在读女大学生,她对燃财经表示,自己读书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个月就能读几十本,每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在阅读。"国庆的时候,我开始看大历史,就是从宇宙爆炸到地球诞生、生物进化等一系列过程的书籍,极大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之前,我还读过政治治理相关书籍,想了解政府的运转模式。接下来,我准备读经济学相关的,比如公司的流程、市场的运转、创业的方法等。”
可可坦言,作为学生,买正价书感觉很贵,如果喜欢的书打折,那买起来负担还是会小很多。“我现在就喜欢在拼多多上拼书,有些文史类的书,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时候,真的很香。”
实际上,如何让年轻人更便捷的接触到合适自己的优质图书,是“多多读书月”项目组自3月开始组建就注重考虑的问题。为此,项目组形成了来自技术、运营、产品、客服、战略部、平台治理部及百亿补贴频道等部门的近百人专项小组。在优质书目筛选上,成立了由十余位资深编辑组建的多多图书挑选组,从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雨果奖等国内外权威奖项,及文学畅销榜单的数万册经典书目里,遴选出1000+优质书目SKU。
乡土中国@县城的年轻人,也开始“拼”读书了
文章插图

图 / 拼多多
“多多读书月”还发起为作家服务的“众声创作者计划”,名字来源于莎士比亚名篇《暴风雨》的经典名句“这岛上众声喧哗”。“多多读书月”项目负责人指出,“在最初始的产品设计上,我们的想法是,希望做一个公益项目,倾斜平台流量,建立专业运营小组,为作家们直连读者提供一个公益平台,让更多创作者被读者看见。”
作为首批入驻作家,旅行作家刘子超的代表作《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在“多多读书月”第一季中达成5个小时售出1000册的成绩,成为站内旅行类畅销排名前三的畅销书。在第二季“多多读书月”里,刘子超的新书《午夜降临前抵达》仅在将近半个月的读书月活动里已经售出将近3000册,进入拼多多站内文学畅销书的前十名,同时也是相关权威文学榜单的新书畅销榜第一名。
显然,上述数据表明,“多多读书月”在经典、优质书目上的选择,顺应了年轻人的多元阅读需求。《报告》也指出,从代际上看,90后的年轻人对阅读重要性的认知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群体。
图书电商新趋势
图书电商的纷争已然趋于平淡。早在2004年,亚马逊就收购了雷军创办的卓越网,但2019年7月退场,不再销售纸质书。2010年,李国庆夫妇创办的当当网敲钟上市,2016年退市,但刘强东的京东图书在2017年赶超了当当的市场份额。
如今看来,图书电商已是一门“老生意”,开启“新故事”,并非易事。
不过,在实体书店寻求新出路的当下,纸质书也没有失去市场。2021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2020年,有43.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比2019年的36.7%上升了6.7个百分点。
根据京东2021年图书阅读报告,消费者人均购书超过四本,购书金额在300元以上,其中有14.6%的读者一年购买了20本以上的图书。
在拼多多第二季“多多读书月”里,有30%的消费者购书5本以上,更多读者在书池里定向“狂欢”。有出版社官旗店运营人员发现,不乏新读者在购买出圈的一本书后,持续购买整个系列丛书,形成了“普惠式消费”。
很多人并不是不想买纸质书,而是正版价格并不便宜。江城在黑龙江绥化市,他在拼多多买书,便是因为价格原因,“现在书都不便宜,我买30本书花了六七百元,大概比以往省个三分之一,还都是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