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高校博物馆:让沉睡的资料活起来( 二 )


2、高校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难在哪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高校博物馆建设已超过300家,但“出于经费、管理等各方面的平衡和考量,高校博物馆真正做到面向公众开放的、开放程度高的却并不多”,策展人徐凌雁说 。
采访人员了解到,让高校博物馆面向社会需要增加许多安防、消防、中控等方面投入 。肖贵田介绍,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目前有15个在编员工,物业、安保等购买第三方服务,有60多人 。作为教辅单位,一般的高校博物馆很难达到公立博物馆三部一室(藏品部、策展部、社教部、办公室)的组织架构 。即便是规模较大、社会化运营程度较高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固定员工都不到60人,很多工作需要购买引进第三方服务 。
【博物馆|高校博物馆:让沉睡的资料活起来】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常设展览的布展经费来自青岛市财政,人员、临时展览和宣教活动及日常运行等经费由山东大学来承担 。
“高校博物馆经费相对有限,除学校资金外,有的通过项目和捐赠获得一部分经费;作为非营利机构有很多机制要捋顺,成熟后一段时间才可能尝试在政策框架内进行市场经营 。”肖贵田说,“高校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后,承担了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责,需要有更多的公益资金来进行补充;校地合作办馆是一种有效的运营模式,日常运行经费和人员编制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分担一部分,博物馆仍由学校自主管理,再加上高校自身资源优势,如专业水准高、学生志愿者多,如此可以形成良性的发展 。”
北航曾经考虑过博物馆收费的方案,经测算每年大概可营收80万元 。考虑到社会文化效益以及体制机制转设的复杂性,最终还是决定免费开放,由学校承担成本,发挥航空航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世界范围内,一流高校的博物馆在整体文化建设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运营由学校的文化建设经费支出,也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韩国军说 。
那么,国外一流高校的博物馆是如何运营并对公众开放的呢?韩国军介绍:“国外一流高校的博物馆日常开销通常有基金会负责,但馆的规模大多比较小,展示细节多,社会联系比较强,志愿者比较多 。”
“让沉睡的资料活起来,就要立足挖掘馆藏的独特性和特质,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去包装,以时代视角和前沿的技术手段去呈现 。”徐凌雁认为,在有限条件下,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是便于推广、利于对外传播的方式 。“当下大学生已经是伴随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一代 。各种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我们的认知方式和观察视角,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和使用新技术是推动、提升博物馆建设水平的基础支撑 。”
3、高校博物馆展览如何更有品质
与便利蜂联名的咖啡,与祥禾饽饽铺联名的中秋月饼……“清华艺博”联名款早已火出博物圈,让更多人了解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及其展陈 。清华艺博的文创商店不仅有“尺素情怀”“艺博大家”等系列的包、书签、纸胶带、冰箱贴等藏品文创,还会根据艺博曾经做过的主题展览推出专门文创 。
“艺博主要负责选题和设计这一端,把优秀展品和藏品转化为文创产品 。很多博物馆在做文创,这也成为衡量博物馆品质、活跃度的一种标尺 。艺博的文创营收在疫情前的2019年达到了600万元,虽然比不了一些大馆,但也比较可观,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馈博物馆建设发展 。收益并非博物馆文创的出发点,文创有助于参观体验的提升、延展和延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把博物馆带回家’ 。”杜鹏飞介绍,博物馆设有事业发展部负责供应链的建设,跟稳定可靠的第三方供应商一起做好文创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