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 三 )


另外 , 这个选本还有几个值得称赞的特点 。 我们知道 , 唐诗最突出、最优秀的部分是盛唐诗;没有盛唐诗 , 唐诗就不会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和评价 。
【唐诗三百首|吴小如——读《唐诗三百首》】《三百首》的选辑者抓住了这个特色 。 照我的体会 , 他的选诗标准是以作品能代表“盛唐气象”与否为取舍的 。 就是他在选初、中、晚唐各个阶段的作品时 , 也大抵以符合“盛唐气象”的标准为依归 。 过于冷僻怪诞、或虽有独特风格而缺乏普遍意义的诗篇 , 如李贺、卢仝、皮日休、陆龟蒙等人的作品 , 就都没有入选 。 但入选的诸家 , 也并不因过分强调“盛唐气象”而抹煞他们带有独特风格的佳作 ,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诗”就选了好几首 。 这是第一个特点 。 另外 , 选辑者对于同一作家的某些在风格、手法上不尽相同的作品 , 也能统筹兼顾 , 各选若干 , 而不失于偏执狭隘 。 因此 , 我们在《三百首》中虽只读了这个作家几首诗 , 也能略窥其整体 。 这对于我们了解一个作家是大有帮助的 。 比如王维 , 除选他的自然山水诗之外 , 还选了《老将行》和《洛阳女儿行》 , 这样 , 我们就可看出王维的风格在恬静幽闲之外还有雄健、清丽的两个方面 。 又比如韩愈 , 除选他的《石鼓歌》以见其怪诞突兀的风格外 , 还选了《山石》;这样 , 我们就可看出韩愈的风格也有清新流畅的一面 。 再比如李商隐 , 除选他的“无题诗”外 , 也选他的《韩碑》;这样 , 我们就可看出李商隐的风格除浪漫绮艳的一面之外 , 还有雄浑苍劲的一面 。 这是第二个特点 。 第三个特点是选辑者不仅着眼于有名的作家 , 还注意到若干篇突出的有名的作品 。 比如五古选了元结的《贼退示官吏》 , 七古选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 五律选了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 七律选了崔颢的《黄鹤楼》 , 五绝选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这些具有概括性、示范性的作品的入选 , 都足以说明选辑者的眼光、见解的正确和全面 。 第四个特点是选辑者有意照顾初学的人 , 使他们在开始接触唐诗时不致遇到太大的阻力 。 比如选李白的五、七言古诗不算少 , 而“古风五十九首”却一首也没有选 。 因为初学的人读这一组诗是比较吃力的 , 而且这些诗也不如《长相思》、《月下独酌》等篇容易引起读者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联想 。 又如选杜诗 , 舍《北征》、《奉先咏怀》而取《望岳》、《赠卫八处士》和《兵车行》;选白诗 , 舍“新乐府”而取《长恨歌》、《琵琶行》 , 也是同一道理 。 当然 , 选辑者对具有思想性的诗篇注意得不够 , 如选杜诗不选“三吏”、“三别” , 选白诗不选讽谕诗 , 以及对描写大臣上朝和“应制”的诗篇感到较多的兴趣:这些都是受时代的限制使然 。 我们也有必要指出这个选本在这方面的缺点 。
说到阅读“唐诗三百首” , 我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 为了了解唐诗发展的全貌 , 我们有必要从头到尾把它读一遍;但如果为了对古典诗歌发生兴趣 , 最好先从五、七绝入手 。 因为这些短诗既好懂又好记 , 而意境之深远、形象之生动却并不下于长诗 。 至于读古诗和律诗的先后 , 那要看个人的兴趣而定 。 对于名家如李、杜的作品固然应该注意 , 而对于那些名气不太大的作家的作品 , 就更应该逐一细读 。 因为这些作家的这几首诗竟能与名家的作品并列 , 想必有其不朽的道理在 。 何况这些人的诗集比较难得 , 去翻《全唐诗》又未免过于浩繁 , 正应趁此机会把这些零散的作品读过 , 实在可爱的还不妨背诵下来 。 把全书读过一两遍 , 觉得某一家的作品更合自己的脾胃 , 然后再去专门读那一家的全集——这正是选集所具有的桥梁作用 。 这是我个人一点读书的经验 , 姑且供大家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