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文章图片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第二季》出圈作品《少爷和我》剧照 。
《脱口秀大会》和《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两档节目再次让国人回忆起了过去守在电视机前被春晚小品逗笑的集体记忆 。 同样都是发笑 , 但观众们也隐约发觉 , 如今的喜剧和以往有些微妙的不同——它们变得乖巧、讨喜 , 舞台上的人们越来越卖力 , 也越来越紧绷 。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春晚小品 , 到《爱笑会议室》《欢乐喜剧人》 , 再到现在各类段子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的脱口秀和喜剧大赛 , 每一次喜剧或者段子的“出圈” , 都会有不少“喜剧复兴”的讨论 。 只是 , 当下喜剧的种种告诉我们 , 喜剧已经随着时代完成了某种自我进化 , 它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 对它的讨论 , 也变得越来越沉重 。
喜剧 , 是什么时候 , 有了不可承受之重?
因为两档综艺 , 喜剧又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
从妙语连珠的脱口秀 , 到热热闹闹的喜剧大赛 , 人们一本正经地讨论着每一段节目是否好笑、每一位评委公允与否、每一个演员是去是留 。 但很少有人再谈论起“喜剧复兴”的话题——以往 , 每诞生一档喜剧综艺 , 中国喜剧就要复兴一次 。
舞台上的人们越发卖力 , 脱口秀里泛滥的“内部梗”未必就是躺平的表现 , 也许更像是内卷的产物;喜剧大赛上夸张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多起来 , 但“晚会感”好像也变重了 。 在松弛概念时髦的当下 , 我们目睹了聚光灯下喜剧日渐紧绷 。
而在“封神”和“幻灭”、“塌房”与“翻红”间往返跑的观众们 , 显然已经感到倦怠 , 太多注意力分散到了喜剧之外的拉踩 , 以及鲁豫该不该“洗白”一类的话题当中 。 即便不对比评分 , 大众对于喜剧综艺的热情也是肉眼可见地下降的 。
在速朽的娱乐年代 , 高开低走是悬在每档综艺头顶的钝剑 , 此前的《欢乐喜剧人》《今晚80后脱口秀》以及更古早的《爱笑会议室》 , 都是前车之鉴 , 提醒台上的人们 ,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 也提醒屏幕外的观众 , 欢笑总有尽头 , 节目总有尾声 , 关掉电视机 , 明天还要继续与生活缠斗 。
这更像是一年一度 , 我们不能承受的喜剧之重 。
《脱口秀大会 第五季》剧照 。
喜剧进化论
喜剧当然应该是广义的 , 但鉴于中国影坛此刻的冷寂和情景喜剧衰落已久 , 我们还是先从舞台喜剧说起 。
幽默的进化也有属于时代的连贯性 , 顺着历年的喜剧综艺回看 , 能够影影绰绰地看到一条舞台喜剧演进的路线——
脱口秀的到来应该算近10年最大的变量 。 2012年开播的《今晚80后脱口秀》 , 差不多被公认为国内脱口秀热潮的滥觞 , 王自健常常提及的王建国、思文、史炎、李诞、池子等 , 日后都成为更多观众熟悉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