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喜剧综艺的保质期,为什么越来越短?( 二 )


《今晚80后脱口秀》剧照 。
如果说《今晚80后脱口秀》第一次真正把“脱口秀”的形式捧到大众面前 , 那么比它早两年开播的《壹周·立波秀》 , 则已经具备了脱口秀的内核 。
有意思的是 , 王自健和周立波二人 , 分别出身自传统幽默艺术:王自健上节目之前已经因为说相声在京城火了一把 , 在观众中有“小王爷”之称 , 而周立波自创的“海派清口”则有上海滑稽戏的影子 。
与此同时 , 北方一家卫视深夜播出的《爱笑会议室》 , 顶着简陋的布景道具和常常穿帮的表演 , 却成了很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 凭借高强度的创作节奏、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年轻观众喜爱的无厘头 , 《爱笑会议室》走出了乔杉、修睿、潘斌龙等喜剧人 , 也有了日后各种喜剧大赛的影子 。
《爱笑会议室》剧照 。
2015年首播的《欢乐喜剧人》基本是晚会小品的“探索版” , 贾玲、开心麻花团队都是春晚的常客 , “小品之王”赵本山的徒弟们则干脆直接以辽宁民间艺术团的名目参赛 。
节目办到第二季 , 冠军从善于舞台创新的开心麻花 , 变成了说相声的岳云鹏 。 夺冠前夕 , 德云社的各大弟子轮番为岳云鹏助阵 , 最后作为节目主持人的郭德纲都穿上大褂来了一段 , 百年相声迎来了一次胜利 , 但或许也是电视语境下的最后一次胜利 。
沈腾与岳云鹏同台说相声 。 /《欢乐喜剧人 第二季》剧照
当然 , 随后滚滚而来的时代潮水还没有彻底淹没一些有关幽默的传承 , 哪怕是血统和籍贯上的传承 。 比如出身相声世家、坐在评委席上的马东 , 比如无论是脱口秀还是喜剧大赛的舞台 , 都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东北口音 。
本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 “胖达人”组合的《代号大本钟》和《进化论》几乎取得了场内场外一致好评 。 组合成员、哈尔滨人土豆常常自称“四川省青年幽默家” , 理由是他的幽默感“在东北至少排在二十万名之外” 。
《代号大本钟》剧照 。
对中国喜剧足够熟悉的观众 , 在他们的一系列作品里 , 应该能找到很多经典之作的蛛丝马迹 。
《代号大本钟》里正邪角色互换身份的结构 , 与陈佩斯、朱时茂的《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不谋而合 , 《进化论》中“母猪的产后护理”更是对赵本山《心病》台词的直接致敬 。 上一季中《我的学长》中被隔壁人家砸穿墙面的情节 , 则容易让人想起土豆的哈尔滨老乡黄宏的著名小品《装修》 。
曾经在上一代中国人脸上泛起的笑纹 , 又出现在这一代人的脸上 , “梗”的代际传递佐证了喜剧塑造的集体记忆 , 也佐证了喜剧的进化变迁 , 听上去很温馨 。
1990年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剧照 。
喜剧断代:我们的时代和笑声
站在今天的节点上不难感觉到 , 那些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的喜剧 , 与前代已经大不相同 。
首先是形式 。
没有人还在电视机前蹲守晚会小品 ,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综艺节目;人口大规模流动消灭了地域笑星诞生的可能 , 最新的段子可以一夜之间传遍全国;在一二线城市 , 线下小剧场演出风生水起 , 德云社和传统相声界纠结20年的“该不该回小茶馆”的问题被轻轻巧巧地绕过了 。
《奇葩说 第一季》剧照 。
就像半个多世纪前相声从地摊和剧场进入广播电视一样 , 渠道间的迁徙深刻地影响着喜剧的内容 。 开放麦、脱口秀、漫才这些舶来概念正在流行 , 它们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能不能顺利地完成本土化移植 。
由于舞台从各大卫视、节庆晚会 , 搬到了网络平台和线下剧场 , 更加迫切的生存需要冲到了台前 , 今天的喜剧对观众的画像也更加精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