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慕亭衣
《素书》为秦末黄石公所作,在汉朝被称为天书。
相传黄石公在桥上扔下鞋子,三试张良,认定张良品行优良之后,才把天书传给他。后来张良正是凭借《素书》辅佐汉高祖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基业。这本书仅有一千多字,但是涉猎广泛,除了安邦定国、军事谋略之外,还有很多修身正己的法门。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有圣贤之质,而不广之以学问,不勉故也。欲明性理,必须广览经书;通晓疑难,当以尊师礼问。若能讲明经书,通晓疑难,自然心明智广。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三国时代魏国的管宁与华歆关系很好,都有名气,时称一条龙。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块席子上读书,有个乘坐华美轿子的人经过门前,华歆放下书跑出去看,管宁用刀子把席子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不久发生了黄巾军起义,管宁到了辽东,见太守公孙度,但他谈的都是儒家的经典,而不是实际,所以不被看重。
于是,管宁在山上盖了茅庐,那些躲避战乱的人都来投奔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成了一个小村子的规模。
管宁就在这里讲学,宣扬儒家的仁义礼教,不是有学问的人他不见。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于是,公孙度认为他很贤能,老百姓也感激他的恩德。
要明白世间的大道理,必须博览群书;要解释所有的疑难,必须不耻下问。即使是天生具有圣贤资质的人,如不勤奋好学,他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易经》说:积累学问,向人家请教,这是豪杰之士增长本领的关键。
所以,自古以来的知名人物,要么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要么谦虚谨慎,肯于向人求教,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行欲高而不屈,言欲微而不彰。行高以修其身,言微以守其道;若知诸事休夸说,行将出来,人自知道。若是先说却不能行,此谓言行不相顾也。聪明之人,若有涵养,简富不肯多言。言行清高,便是修身之道。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孔子那么大的人物,也很谦虚。对于他不懂的事情都敢问。
【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他去太庙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问问,直到弄明白为止。他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正因为他好学勤问,才能成为千秋师表、百代圣人。
隋朝时的王通很有才干,他到长安去,给皇帝上了太平十二策,但没被皇帝任用。
于是,他到了河汾一带讲学,跟随他的学生有上千人。他模仿《春秋》写作了《元经》,模仿《论语》写作了《中说》。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唐初的名臣薛收、李靖、房玄龄、魏征等都曾经听他讲授辅佐君王之道,传为一时美谈。
品德高尚的人说话都很小心谨慎,从来不说大话、空话。
他们有深厚的涵养,注重实际的行动,而不是高谈阔论。
《易经》说:言和行是做人的关键,关系到人的荣辱,所以必须谨慎。
安邦@《素书》:3句简单的话,却是经典,或许对你有用
文章插图

极高明而道中庸,圣贤之所以接人也。高明者,圣人之所独也;中庸者,众人之所同也。亲近忠正之人,学问忠正之道;恭敬德行之士,讲明德行之理。此是接引后人,止恶行善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