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制!【志?说武义】武义婺州窑:瑰丽的文化遗产

婺州窑名称,始见于唐代。唐代金、衢盆地属婺州,故将该地区生产之青瓷统称为“婺州窑”或“婺窑”。武义是历史上婺州窑的主产地之一。
烧制!【志?说武义】武义婺州窑:瑰丽的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烧制!【志?说武义】武义婺州窑:瑰丽的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武义温泉小镇溪里元代婺州青瓷古窑址挖掘现场(供图 雷国强 )
婺州窑的创烧时间可追溯到东汉中晚期,成熟发展于六朝,鼎盛于唐宋,衰落于元末明初,是古代六大著名的青瓷窑场之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窑。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婺州窑所烧制的茶盏列为为全国第三,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清代《景德镇陶录》亦称“婺窑即唐时婺州所烧者,今之金华府是也。”
婺州地区原始先民早在“上山文化”时期就已掌握了夹炭陶、夹砂陶的烧造技术,商周时期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已在这一地区得到了普遍使用,东汉中晚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根据文物部门的调查,目前已在婺州地区发现了金华窑、武义窑、龙游窑、东阳窑、兰溪窑、衢州窑、永康窑、浦江窑、江山窑等,自汉代到明代的古窑遗址共计600多处。
【 烧制!【志?说武义】武义婺州窑:瑰丽的文化遗产】烧制!【志?说武义】武义婺州窑:瑰丽的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宋婺州窑天官赐福堆塑像(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藏)
根据目前的考古和普查工作发现,武义是古代婺州窑的中心产区,生产的产品质量也在婺州窑中名列前茅。武义发现婺州窑古龙窑遗址136条,占婺州地区四分之一,是婺州古代烧造婺州窑青瓷的中心窑场所在。武义婺州窑产品在造型、胎质、釉色、制作工艺等方面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而且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武义婺州窑古窑址主要分布在武义县城周围的熟溪与白鹭溪两岸以及泉溪一带。武义婺州窑所出的产品釉色丰富,以青瓷为主,兼烧黑、褐、花釉、乳浊釉瓷和彩绘瓷。主要产品有:盘口壶、罐、碗、盏、熏炉、笔筒、水盂、虎子、唾壶、谷仓、多角瓶、龙虎瓶、堆塑魂瓶等。
如在武义县温泉旅游度假区抱弄口村村口的山上,星罗棋布着自唐至宋元时期的三十多处古窑址。每条龙窑的窑床有至少50米长,废弃的瓷器和碎片在窑床的两边层层叠叠,厚达数十米。抱弄口窑以烧制青黄色的刻划纹的珠光茶盏为主,同时兼烧制黑色釉的婺州天目以及泛蓝的月白窑变釉。
武义地方文化与古陶瓷研究学者雷国强所著的《婺窑瓷谭》一书提到:1977年北京故宫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就曾到抱弄口进行考察,并将这里采集的瓷片带到日本、东南亚进行交流,认定武义婺州窑也是宋元时期主要的外销瓷珠光青瓷的出产地之一。
斗转星移,当年人声鼎沸的古窑如今只剩残垣断壁,但藏在这古窑残存的历史碎片中的那些巧思、技艺和匠心仍代代相传。
烧制!【志?说武义】武义婺州窑:瑰丽的文化遗产
文章插图

南朝婺州窑刻划莲瓣纹碗(婺州窑历史文化陈列馆藏)
据武义县博物馆馆长傅毅强介绍,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武义婺州窑技艺已相当成熟,窑工以捏塑、刻划、堆贴、镂空等技艺在魂瓶上堆塑出房子、人物、动物,营造出奇崛生动的生活场景,不仅是构思奇巧的艺术品,还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缩影,更是探寻古人宗教观念世界的重要实物。
武义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文物,三国“青釉伎乐俑五管瓶”端庄大气,通体美艳,做工精巧,胡人形象凹脸高鼻憨态可掬,有一股天然的质朴、简约、洗练、淳厚、单纯的原始艺术神韵,是武义婺州窑最具代表性的堆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