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广东老出版家苏晨:30年前率先拍板出《沈从文全集》

文/陈锡文
在当代中国 , 称得上作家、学者的数以万计 , 但称得上出版家的却屈指可数 。 而举手投足透着一股睿智鸿儒之气的苏晨老师则是公认的出版家 。 连我的同事、学者林贤治也对我说:“苏老是广东最有学问、最有魄力的出版人 。 ”要知道 , 林贤治是不轻易赞人的 。
何谓出版家?就是有渊博的学识 , 有创新思维 , 勇于启迪民智 , 策划出版多种公认有永恒价值的出版物之能人 。 苏老对出版的贡献是有目共睹、不以谁的说法而能抹煞的 。 是他 , 在1979年亲手与岑桑、易征、林振名等在广东人民出版社内创办了《花城》杂志 。 所以 , 未有花城出版社(以下简称花城社)先有《花城》 。 1981年1月创办花城社后 , 更投入极大的精力组稿、发稿 , 发表不少轰动全国的好作品 , 一时洛阳纸贵 。 当年《花城》一出版 , 广州的北京路新华书店马上排起一百多米的长队争相购买 。 真可惜没有人拍下这个追求精神食粮的盛况 。 与此同时 , 苏老考虑不少名作家在那些艰辛岁月写下不少情思丰满、文采蕴然的散文、随想 , 于是又毅然办了以笔记文学为主的《随笔》杂志 。 万事起头难 , 苏老亲自试编了四期 , 因内容敢想敢说、一扫四平八稳之风 , 让人读来芳菲满目、拍案叫绝 , 反应十分热烈 。 十年后 , 我代表花城社赴新、马、泰参加国际书展 , 目睹《花城》《随笔》仍大受华人欢迎 , 我还建议当地发行商抓紧补货呢 。 岁月不居 , 四十年过去了 , 人们不应忘记苏老是《花城》《随笔》两大名刊的“接生娘” 。
文集|广东老出版家苏晨:30年前率先拍板出《沈从文全集》
文章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 , 沈从文(中)来广州编《沈从文全集》 , 苏晨(右)邀请他与中大著名教授容庚来家会面
花城出版社建社之初 , 短短几年便蜚声海内外 , 我总结为是花城人靠三种精神取得的:一是敢为天下先;二是发奋图强开创新局面;三是时刻把读者、作者放在心上(详见《随笔》2021年第四期拙作:《此情可待成追忆》) 。 1981年 , 苏老荣任花城出版社第一副社长兼副总编辑 , 当时社长空缺 。 稍后还任命岑桑、李士非、王曼为副总编辑 , 林坚文为党委书记 。 是他们举旗铸魂 , 成风化人 , 带领全社建基立业 , 践行这三种精神 。
苏老敢为天下先 , 除了体现在创办了几个名刊外 , 还体现在当年气势磅礴地开风气之先 , 拍板与境外的香港三联书店合作出版了各十二卷的《沈从文文集》和《郁达夫文集》 。 要知道 , 当时沈从文在1982年仍戴着“资产阶级作家”的帽子 。 所以我在读沈老的长篇小说《边城》时仍百思不得其解:能写出一部引人入胜、反映旧社会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作家为何扣上“反动”之帽?而郁达夫也被定性为“小资产阶级作家” 。 好事多磨 , 苏老意想不到当时还有一位广东名作家反对出版这两套文集 。 后来还是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用智慧和方法化解了告状之事 。 两套文集的出版 , 在境内外引起了巨大影响 , 《沈从文文集》还被评上中国图书奖 。 苏老与沈从文从此结下了难忘的友情(详见2021年第五期《花城》拙作:《我与文学名家的尺牍情谊》) 。
苏老作为一位有魄力、有缜密思路的出版家 , 还策划出版了几套几乎囊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的丛书 。 比如苏老虚心听取著名藏书家姜德明的良语铮言 , 编辑了《花城文库》 , 收入了包括叶圣陶、巴金、孙犁、艾青、茅盾、冰心、老舍、萧乾、秦牧、王蒙、蒋子龙等当代中国文坛耆老大作 , 这些出版物很好塑造了花城社的大气形象和独特风格 。 事实证明:花城社除了依靠新华书店搞好扩大发行(详见2020年12月《华夏》杂志拙作《故人入我梦》) , 还要靠广大作家 , 尤其是名家的鼎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