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广东老出版家苏晨:30年前率先拍板出《沈从文全集》( 二 )


文集|广东老出版家苏晨:30年前率先拍板出《沈从文全集》
文章图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 , 苏晨拜访巴金 , 共商出版大计
良朋比兰蕙 , 人生乐相知 。 苏老与第三任社长范汉生是公认当年最注意团结、争取名家的社长 。
你看:严寒之时 , 在“窄而霉小斋” , 苏老与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围着小火炉 , 认真商谈出书大计;
在广州从化温泉 , 苏老与九十岁爱花的曹靖华 , 共赏“艳若碧桃、挺如修竹”的夹竹桃 , 追求“诽誉任评说 , 无私品自高”的境界;
在上海武康路113号巴金家里 , 苏老虚心征询巴老对出版的高见 , 并多次笑纳巴老亲笔题字赠送的大作 , 当闻着从后园飘来的广玉兰树的花香时格外心旷神怡;
在北京赵堂子胡同15号臧克家的四合院 , 苏老多次喜获他赠的诗篇 。 尤其是写在玉版宣的七绝:“狂来欲碎玻璃镜 , 还我青春火样红” , 铿锵激越的诗句令苏老神思飞扬……
在北京端木蕻良的六平方米“四壁皆响斋” , 苏老亲见这位当年萧红的男友、现在病得“半人半鬼”的他 , 在经历大批大斗后仍赶写长篇巨作《曹雪芹》;鹣鲽情深 , 他在万难中得其夫人钟耀群悉心照料 , 比翼连枝 , 令苏老十分感动 。 苏老还被请留下品尝钟耀群做的、《红楼梦》里写到的胭脂米饭 , 即东北人称的“好嚼咕” 。 苏老为此饱含激情写下了撩人心弦的散文《六米斋》《老伴》 , 后均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选》等书 。
苏老与数十名人组稿的往事、趣事可以写几本书 , 他是广东出版界与名家沟通联系最多的人 。 这位交际广泛、重情谊的出版家 , 被巴金等大师亲切地称为“广州的朋友” , 一提到广州就想到苏老 。 著名长篇小说《红日》的作者吴强还为苏老一些私事通风报信呢 , 可见其关系之密切了 。
在交友中 , 苏老主动送大作给这些名家 , 而关山月、黄永玉、程十发、曹辛之、吴有恒、陈从周、朱屺瞻等名家也回赠他字、画、印章、对联等弥足珍贵的纪念物 。 最有趣的是 , 当年苏老住在海珠桥南畔一幢楼的四楼 , 中大的商承祚教授去找他 , 当时没手机、电话 , 楼梯门一关 , 就只能让这位著名教授在大街上大喊:“老苏 , 请下来开门呀!”后来商老专门送了一个小铜铃给苏老装上 , 才不用当街“出丑”了 。 苏老一家人亲昵地称此铜铃为“商记小铜铃” 。 1984年花城社安排苏老去区庄住 , 我被安排搬进来 , 两年后才装上了电话 。
【文集|广东老出版家苏晨:30年前率先拍板出《沈从文全集》】花城社在创业期并非一帆风顺 。 1982年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一年 , 因为《花城》发表了一些有争议的文章 , 苏老备受压力 。 苏老对我说:“我是在艰难中度过这一年的 。 ”但公道自在人心 , 当年的任仲夷、吴冷西、黄文俞等领导都鼓励苏老正确对待议论 。 全国不少名家也鼓励苏老 。 臧克家1983年11月写给苏老的贺年信就是十个字:“只求站得正 , 人言不足恤 。 ”是的 , 世事风尘漫漶 , 人生如逆旅 , 一生踏尽红尘 , 依然笑作春温 。
苏老出身贫苦 , 四岁丧母 , 爷爷是矿工 , 父亲是修钟师傅 。 读书至初中程度 , 十四岁便参加革命 , 十五岁入党 。 跟着解放大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 历任营教导员、部队报纸主编等职 , 二十岁又冒着美帝炮火跨过鸭绿江 。 回国转业后 , 当过广州华南缝纫机厂厂长 。 康德说:“心上有星星的人 , 头上才有星星 。 ”所以不管什么艰苦岁月 , 什么恶劣环境 , 即使在“文革”时期 , 苏老仍一直坚持读书 , 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到四史、中医学、经济学等书 , 他都主动找来读 , 觉得开卷有益 , 书香有痕 , 书读得越多越进步 。 在出版界这几十年 , 包括后来他任广东省出版协会副主席 , 亲办《财富》《沿海大文化报》等 , 都体现他的知识渊博 , 厚积薄发 。 2015年 , 苏老被南方日报评为广东十位“阅读达人”之一 , 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