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生踏尽红尘 依然笑作春温( 三 )


苏老不仅是位出版家 , 还是位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 。 他在一九四七年便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 。 在部队时出了四本著作 , 已小有名气 。 后来又任光明日报广东采访人员站站长 , 写下不少质朴真切、格高韵响的散文、通讯、随笔 。 三十多年前 , 因为《澳门日报》总编辑李鹏翥约苏老开一个长期专栏 , 苏老做事抓紧 , 不想零散地写 , 短时间内一口气写了六十篇千字文发去 , 积微以致 , 供陆续发表 。 可能赶得太急 , 加之天气又冷 , 结果右手不能写字了 , 诊断为书写痉挛 , 后确诊为中风 。 但他仍有强烈的创作愿望 , 坚持用左手在电脑写字 , 每天笔耕不辍 , 出书多达五十多本 , 令人惊叹不已 。 过了九十岁人生大坎儿的苏老 , 仅这两年 , 晨写暝作 , 写下六本各二十多万字的书 。 尤其是写下与不少已故名家的交往 , 更是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 , 但要出版并不容易 , 希望有更多出版“义士”帮助苏老书稿的出版 。
2019年 , 中国作家协会为褒奖苏老对新中国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 , 给他颁发了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周年《荣誉证书》 。 他送给我的近作《遐荒集:我与文坛大家》 , 我读后得益匪浅 。 苏老手中的电脑和笔 , 力求点中时代课题的穴位、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灌注时代进步的能量 。
苏老作为领导 , 爱惜人才 , 重视人才 。 比如与李士非把当年没有广州户口的林贤治设法调进花城社;他信任晚辈谢日新副社长 , 三部大作的序让他来写;现已八十多岁的中大著名教授黄天骥当年崭露头角 , 苏老便为他出书 , 令他高兴得吃饭都忘了夹菜 。 苏老平时助人为乐 , 主动为不少同事解决实际困难 。 至于对我 , 苏老见我喜练笔 , 把我介绍给某大刊物写人物专访 , 为此我采写了几十位企业家 , 后结集出版了《企业家风采录》 。
苏老八十岁时 , 曾在广州番禺南浦岛左岸住过多年 , 写书达二十多本 。 他对我说:十分喜欢长在这里的百年古榕 , 葳蕤的大榕树绿叶如伞 , 浓荫复盖一方天地 , 尤其是那棵“五爪金龙” , 向五个方向舒展 , 威风凛然 , 荫翳百花 。 榕树点缀左岸 , 给苏老带来绿意 , 带来安宁 , 人和树一起经历风雨 , 享受阳光雨露 。 这里蛙鼓声声 , 蝉叫悠扬 , 画眉含笑 。 我想:苏老就是一棵生命力极强的大榕树 , 枝条豪气横生 , 岁月将气根铸成一条顶天立地的支柱 。 榕树华而不俏 , 碧装绿衣 , 淡雅而有风韵 , 雍容但不倨傲 , 淡然处之 。 九十年人生 , 经历过阳光明媚 , 更经历过狂风暴雨 。 人生四季多像眼前的榕树林啊:春光明媚时盈盈挹翠 , 炎酷夏日时浓荫泻地 , 金风送爽时郁绿流芳 , 寒冬腊月时疏影离离 。 这位老出版家、作家践行了“前人种树 , 后人乘凉”的初心 , 才令我们有今天的芳华!
现在我经常与九十一岁的苏老通微信 , 他写在文字的自信 , 长在心底的博爱 , 融进血脉的刚毅 , 刻进生命的坚强 , 永远值得晚辈学习 。
□ 陈锡忠 , 花城出版社原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