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申霞艳:大湾区新文学经验值得期待( 二 )


羊城晚报:随着网络传播媒介的增多 , 文学的门槛似乎越来越低 , 现在做文学评论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申霞艳:更难了 , 因为现在任何人都可以选择某个网络平台发布自己一段话或者某本书的读后感 , 便捷的同时也让读者的选择变得非常困难 。 职业的读者、评论家 , 很难对某个作家像以往那样长期跟踪 , 因为信息太多太泛滥了 。 尤其是网络文学 , 动辄上百万字 , 实在看不过来 。 这种泛滥的信息往往会让人感到迷茫 。
【生活|申霞艳:大湾区新文学经验值得期待】羊城晚报:除了媒介还有哪些新的变化值得关注?
申霞艳:城市化 。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 , 迎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 , 中国城市的人口逐渐远超乡村人口 , 这是我们21世纪文学所需要面对的另一个新情况 。 像粤港澳大湾区吸纳了如此大体量的外来人口 , 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 跟千百年来乡土中国那种散居在各个村落的生存状态完全不一样了 , 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要关注的 。
羊城晚报: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 给文学带来哪些影响?
申霞艳: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 , 当代文学研究重大的研究成果还是乡土文学 , 但是慢慢就发现大家写乡土文学的时候 , 背后有一个现代城市的眼光 。 尤其是近二十年来 , 70后、80后再来写家族小说 , 已经不像50后、60后会花那么多时间、笔墨在乡村那一块 , 叙事空间更多是围绕着城市 。 观察现在的各种评奖 , 还有各种文学的评论、研究、传播等各方面 , 这一点更明显 , 当下文学的生产越来越城市化了 , 作者也大多集中在大城市 。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 , 你会发现每一个地方都有相应的文学力量 , 哪怕是非常偏僻的地方 , 西藏、贵州等 , 也会涌现出一些大作家好作品出来 。 以往在偏远地方 , 某个人如果有天分 , 他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作家 。 但在今天 , 越来越多的作家都是受过大学教育的 , 是从体制中训练出来的 , 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层层选拔 。 这些对文学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 , 这种现象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总结 。
在我看来 , 未来女性在写作上会比男性更有优势 , 因为城市化给女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 以前我们很难想象女性的工资跟男性是一样的 , 但是现在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 写作上也是 , 现在通过写作获得版税的女作家越来越多 , 尤其是80后、90后里 , 女作家很多 。 从整个20世纪来看 , 上半叶的女性作家屈指可数 , 可能只有十来个 , 但是现在仅仅是80后一代 , 女性作家就能数出十几个比较优秀的 。
网络文学和严肃文学的鸿沟缩小
羊城晚报:科班训练出身的作家的写作 , 跟上一辈作家的创作相比 , 呈现出哪些不一样的特质?
申霞艳:有变化 , 但也有因袭传统的一面 。 就变化而言 , 50后的写作 , 更关注中国整个时代的变化 , 但是现在70后、80后 , 尤其是90后一代的写作 , 越来越关心个人身边的日常生活 , 表达的也往往是“我”个人的人生难题 , 相比以前的宏大叙事 , 现在的年轻一代更愿意写个人 , 写非常个人化微小的经验 。
羊城晚报:对当代文学的观察是不是很难从整体上去评价?
申霞艳:我觉得是很困难的 , 当下的文学生态是非常丰富 , 非常多元的 。 写作变得多元 , 研究也更加细化 。 如今在高校里面 , 哪怕当代文学这几十年的研究 , 大家的分歧都挺大 。 比如说你做科幻小说的 , 你做网络文学的 , 你做期刊研究的 , 每个人在一个很狭窄的领域里面 , 会发现有很多新的变化 , 但如果放大来看 , 可能变化也没有那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