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山水有大美而不言——杨良民山水画又读( 二 )


文章插图
杨良民用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滔滔奔流的黄河景观,那一层层的流水宛若一条条金龙,以不同的姿态俯身下冲,在谷底激起了浓浓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一架漂亮的七色彩虹桥。他在对山水的描绘上将瀑布景观的壮阔大气呈现出来,而在对彩虹的描绘上则显得十分细腻,这种粗中有细的创作更显艺术魅力,值得收藏。其《太行春曲》,整幅画面构图饱满,远景的山峰静默地矗立着到近景的初夏日浓荫茂密的生长着,无一不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动之韵。画面描绘的景物避让得理,尽显祥和,尤其是近景树木的刻画,郁郁葱葱,层层叠进,使画面倍显蓬勃之意。他多年来对绘画的钟爱,对大自然的情思,对审美的追求一并融入了他的水墨世界里,将一幅幅意境神怡、纯朴厚健的山水画展现给我们。其作品气魄雄伟,用笔重而显其力,用墨浓而显其厚,给人以淋漓酣畅之感。他的大幅山水更是气势宏伟,表现了祖国河山之秀美,给人以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
笔墨&山水有大美而不言——杨良民山水画又读
文章插图
多年来,杨良民坚持在他的作品中,把传统和“到处云山是我师”(赵孟頫语)结合起来,将墨色生动与师法自然相联系,重建山水画的新秩序、新语言、新境界。这种新面目,既不是用写实造型取代意象写形而沦为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一味强调主观臆造而流于旧文人画的概念与粗疏。他强调三个观点:一是“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二是“笔中有墨者巧,墨中有笔者能”;三是“从来笔墨之探奇必系山川之写照”(出自笪重光《画筌》)。这里,杨良民不仅强调了写实与写意之间的虚实相生、形神兼夺,也强调了笔与墨之间互为生发的内美与真趣,还强调了感受生活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技巧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画理画论修养的支撑,使杨良民的山水画“得山之骨,与山传神”,才出现了那么多意匠新颖、摄人心魄的境象,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永恒的活力和对壮丽山河的独特感受。
笔墨&山水有大美而不言——杨良民山水画又读
文章插图
细观杨良民所画山水,构思奇谲多变,构图变化多端,或以立幅条屏竖截山间春光秋色,山外有山,丹浸崖壁,云追雾随,生意盎然,如《峨眉日出》《我的天堂》《高原深秋》《秋到蜀江》《山水相依》等作品都给人以别有洞天之感;或以大幅巨制展示大山大水的开阔空间、层叠峰峦、岩壑起伏、云行变幻,如《关东瑞雪》《龙腾翻巨浪 波涛迎朝阳》《蓝海纳百川 浪涛函殷雷》《漓江春曲》等作品,都是表现崇高之感与天人之思的大气磅礴之作,透露出杨良民对山川大美的惊叹和敬畏。他善于用笔,以达“法备气至,纯任自然”阶段。以书入画的笔意,重结构、重内涵、重意韵,铿锵有力,如高山坠石,随转随立,“笔不华而实,笔不透而力,笔不过而得”(石涛语)。他尤善用红,着意于“红”上苦下工夫。其用红的浑厚温润,变于水,运于墨,受于蒙,对浓黑墨色的渗化、积染极有把握。若画圆光小品,多在某山某水或一丘一壑中寄托深切的情感,布局更为新奇,构图更为新变,画法亦随之变化无穷,更为恣纵畅达,以奔放胜,如《冬韵》《云台山春色》《山城烟雨》《关东腊月》等作品都具有此类特点。一幅之内,用笔往往粗细互用,巧拙相生,轻重快慢发挥自由,用墨则善于随情就景,随机生变,总的趋势是水墨淋漓、气韵生动而蕴藉湿笔为多。
笔墨&山水有大美而不言——杨良民山水画又读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什么形制,他都使用了多种画法,根据自然,根据理法,根据想象与创造,有时强调以线造型,以墨辅之,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塑造中透出润泽柔和之墨韵;有时他又以水墨为主,以线辅之,在墨气氤氲、若恍若惚中,显出以丘壑立骨的构造之美。他也常常在饱满的构图中,以勾勒、点染、泼墨、破墨、皴擦相辅相成的画法表现山重水复由实到虚、返虚入浑的多端变化,甚至借用西法,变现实空间为平面构成,变线条皴擦为笔墨肌理,将色彩、色调引入他的山水。他追求的是水墨的分量和笔触的厚度,强调的是在传统中国画笔墨中的出古阐新,看重的是和我们现实的生存经历和人生经验相联系,使自己的作品更切近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