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这所史上最穷的大学,缘何能培养出诸多人才?( 三 )


西南联大|这所史上最穷的大学,缘何能培养出诸多人才?
本文图片

张伯苓
其实 , 张伯苓的放手和蒋梦麟的不管 , 并非置身于西南联大之外 。 以当时两人在政界、军界、商界和社会的影响力 , 在主观上、客观上都为西南联大在昆明的顺利发展 , 拓展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后期 , 西南联大师生频繁涌起的学潮巨浪 , 都有张、蒋二人在外的巧妙斡旋 。 西南联大校友在回忆母校时 , 较少提到与他们始终在一起的梅贻琦校长 , 而张、蒋二校长就更被“忽略”了 。 不过 , 这是可以理解的 , 因为这些校友们年轻时接触比较多的 , 是那些学富五车而又个性迥异的有趣教授们 。 他们自然不会注意到 , 为他们提供平台的幕后人 。
当然 , 西南联大九年办学中也有杂音 , 只不过杂音没有变成主旋律而已 。 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书中写过 , 自由散漫的北大学人曾对梅贻琦长期主政校局有不同意见 , 但蒋梦麟则要求教授们以救国大局为重 , 相信梅先生的为人处事 。
站在不同的角度 , 人们当然可以得出西南联大不同的成功之道 。 如今不少高校都在致力于创办世界一流大学 , 曾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西南联大自然备受人们感念 。 西南联大荣誉校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易社强先生在《战火和革命中的西南联大》一书中说 , “联大的许多遗产已经奉献给了世界 。 在艰苦的环境下 , 保持着最尊贵的思想和精神;在战争和革命的年代 , 展示出通才教育的适应力 , 联大为自己在人类的奋斗史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 ”
的确 , 当年的西南联大师生们不着戎装、以笔为矛 , 庚续中华民族的文脉 , 同样在进行着文化的抗战 , 其意义不亚于对领土的光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