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于右任先生作为民国元老,碑派书法大师,在中国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如果没有他的出现,近现代书史将会出现一个空白,也许是些微的空白,却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比如说许多人摆脱不了张裕钊、陶溶宣刻板拘谨的阴影;也有许多人仍处于赵之谦那种行书的魏硬化或魏碑的行书化的尝试性探索之中。于先生的出现,减少了许多人在黑暗中的摸索时间,又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影响了几乎所有生于他之后写北碑的书家。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胡公石先生是深受于右任先生影响的书家之一,也可以说是受影响最深的一位书法家。胡公石(1912—1997),曾任宁夏书协名誉主席、中国书协理事。胡公石先生是在1935年加入于右任创建的标准草书社的,从此始终追随于右任先生,并成为其入室弟子、标准草书社的研究骨干。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在新中国成立后,胡公石先生与于右任及当年在标准草书社共事的同仁分割两岸,但他们仍在为继承和发展标准草书奔走。尤其是胡公石先生,在改革开放后重新创立“中国标准草书社”,并兼任社长,至今仍是很活跃的书法组织。
关于草书的标准化问题,许多人持否定态度,理由是艺术不可能出现一个固定标准,否则将不能称其为艺术。而实际上于右任先生一生忧国忧民,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其人生理想为兼济天下,利国利民,所以视文艺书法为余事。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于右任创制标准草书为的完全基于实用。在《标准草书》前言位置题写的百字令中,于右任说:“试问世界人民,寸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效率谁臻高度?”其为中华民族前途忧切之情,跃然纸上。
标准草书最终没有推广开,这对于右任先生来说是一种文字改革的失败,而绝非艺术上的失败—一草书几乎是纯艺术的。于右任先生的艺术成就固然以魏体行书为高,但他的草书艺术也卓然自立,启迪后学,功不可没。于体书法已成为书法传统的组成部分,在书法长河中光彩夺目,照耀千古。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胡公石先生忠实继承于右任的衣钵,以擅长于体草书而著称。胡先生草书用笔简洁,布局疏朗,字字独立而章法浑成,作字必合乎标准草书规范,故笔墨线条无论如何屈曲周转,都毫无含混之弊。
胡公石先生的书法,无论是笔法字形,还是精神气质,与于右任都十分贴近。而在用笔的灵活程度上,甚至略胜于于右任,这是胡公石先生区别于于右任的唯一特征。这种差异,是胡公石先生贴近帖学造成的。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一直追随于于右任的于派传人,刘廷涛、李普同则与胡先生有所差别。刘廷涛草书过于质直,近于刻板;李普同草书则略带俗气,有意抖动,伤于靡弱。在于派书家中,胡公石先生应该是成就最高的一位。
然而,生当于右任之后,人们在冷静认识标准草书的社会作用之后,胡公石先生仍然抱定“易写、易识、准确、美丽”的原则不放,难免有些不合时宜。
标准草书@宁夏大家胡公石,书法太像于右任,给人“技穷”之感
文章插图
胡先生曾书写过“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联话,其中三个“尽”字,四个“其”字除点画粗细,字形大小稍有区别外,几乎没有丝毫变化,给人以“技穷”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