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李叔同(1880-1942)原名文涛 , 法号弘一 , 天津人 。 十余岁时师从天津名士赵元礼、唐静岩等学习诗词、书法、篆刻 。 1899年赴沪 , 与任伯年等名家组上海书画公会 。 1905年留学日本 , 1910年回国 , 1912年在沪参加南社 , 与柳亚子组文美社 , 又赴杭州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绘画音乐教员7年 ,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 有南山律宗大师之称 , 后圆寂于泉州 。
书法至少包括这样几个因素:静而不躁 , 文而不野 , 润而不枯 , 简而不繁 , 整体上呈现出朴实无华、自然本真的艺术风貌 。
读弘一大师的书法 , 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一种境界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一法万缘五言联(1919)
好在静而不躁
浮躁 , 是精神信仰上的无所适从、拜金主义和缺乏人性的恶性竞争 , 让人们常常处在焦虑、无奈、沮丧之中 。 浮躁便是这种情绪和心结的外在显现 。 浮躁 , 表明我们的幸福指数并不高 , 它是一种多发和常见的病态 , 是阻碍我们取得事业更大成就、获得生活更高质量的大障碍 , 也是从事艺术创造(包括书法)的大邪魔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即今若觅七言联(1921)
看大师书作 , 你会感到一种庄严的静谧 。 那些安稳、妥帖的字 , 绝不像时下那些追求展厅效应人士的书法 , 张牙舞爪、狂怒乖张、面目狰狞(好此味者 , 或谓之“夺人眼球”、 “冲击力” 、 “创新性”) 。
弘一是如何让自己的书法拥有这种静谧气息的呢?
首先是作者心态好 。 没有安静的心态写不出安静的字宋 。 弘一法师是在历尽人生繁华后 , 由一翩翩浊世佳公子 , 自愿皈依佛门 , 自称“朽人”的 。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 他皈依得彻底而纯粹 , 彻底到超然尘外 , 成为一代律宗大家 。 他曾有多种才艺:书画、金石、诗文、戏剧、音乐、艺术、教育 。 入空门之后 , 通通抛舍了 , 只留下书法作为传播佛学思想的工具和途径 , 他把书法看作符号或者即是佛法本身 , 他说:“我的字就是法 , 居士不必过分分别 。 ” (王丽新《一轮明月耀天心》)因而它不是为书法而书法 , 为艺术而艺术 , 他更看重的是文字表情达意的功能 , 他不是在展览或炫耀自己书法方面的造诣与才华 。 有了这样的心 , 笔下自然一派肃然、寂然 , 平稳冲淡 , 恬静自适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佛号与莲池大師偈语(1922)
另一方面 , 则与他的书写习惯相关 。
他写字多是行楷书 , 不讲究大小参差、错落有致 , 也不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牵绕连带 。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 而且笔划的粗细变化亦不大 。 这样的写法易成“算子” 。 他是如何“破”的呢?通过字的欹侧和每个字个别笔划的强调 。 这种欹侧和强调的幅度并不大 , 很好地把握了一个“度” 。 如果这个幅度较大 , 那就是“地震”、 “海啸” , 就淡不上“静”了 。 米芾的“刷字”、 “快剑斫阵” , 黄庭坚的“长枪大戟” , 那就“动”得厉害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佛号与慈照宗主法语
好在文而不野
野狐禅并非全要不得 。 在书法创作上 , 一些人为竭力打破固有的审美定势 , 故意以粗鲁、粗野的面貌出现 。 如傅山的书法美学观就是一个例子:“宁拙毋巧 , 宁丑毋媚 , 宁支离毋轻滑 , 宁真率毋安排” 。 但是这种面貌要内蕴着锐意革新的精神 , 要在对传统的全面审视、清醒认识的前提之下 , 这样的“野”才可能是一种张力 , 一种新生 , 可谓野其皮相而文其内核 。 如果是盲目地大胆妄为和为所欲为 , 只能写出恶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