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二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元妙叶禅师《十大碍行》(1927)
观弘一大师的书法 , 文文雅雅、一派雍容 , 那样的内容(多是经文)就该配那样的字 。 那不是华贵的庙堂气 , 不是寒俭的山林气 , 不是锋芒毕露的才子气 , 更没有伦父愚氓的痞子气 。
弘一大师的书法常以对联形式出现 , 内容取自佛教经典 。 字与字之间隔得较远 , 大概有三分之二个字的距离 , 给人疏落空阔之感 , 一个字是一个字 , 文质彬彬 , 很好地体现出“计白当黑”的美感效应 。
字距章法上体现了“文” , 单独一个字也体现了“文” 。 弘一的字 , 看上去“点”比较多 , 短的横、竖 , 都让他简化为点了 , 如“普”字中“并(繁体)”的两竖 , “日”的下面两横 ,“众(繁体)”字上面的两竖等等 。 化横、竖为点 , 即是“点到为止” , 即是佛之“空” , 道之“无”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致某居士
好在润而不枯
润往往墨太浓 , 墨太浓 , 则招“墨猪”之诮 , 书法史上徐浩、苏轼、刘墉 , 都遭遇过这种偏激的讥刺 。 为此 , 苏轼特别告诉人们他并没有学过徐浩 , 而是称自己的书法是“绵中裹铁” , 有骨有肉 。
弘一大师的书法字形瘦长 , 即使无一渴笔 , 无一飞白 , 墨浓如漆 , 亦不嫌臃肿 。 如果像苏轼那般取左右横式开张 , 或如朱耷那般取方圆字态 , 那极可能给人用墨过丰之印象 。 上下取势 , 较好地解决了饱满黑亮和态浓肥腻之间的矛盾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佛号(1930)
弘一书法 , 字字笔笔 , 皆真真切切 , 一丝不苟 , 笔划搭接都交待得清晰明白 。 仿佛稚拙 , 其实是烂漫的禅趣:每一字一划 , 都渗透、灌注着他的虔敬心、朴素心 。
墨分五彩 , 在中国画中特别讲求浓淡干湿 , 一些书法作者亦采用这种手法 , 让自己的书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深浅、枯润、老嫩的变化 , 以期给人较强烈的视觉印象 。 而弘一只是一味地润泽 , 达到一种纯然混一的境界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一即文随七言联(1931)
好在简而不繁
“删繁就简三秋树 , 领异标新二月花 。 ” (郑燮)中国艺术都讲“简” 。 中国画讲简 , 重写意不重写形 , 画面塞得太满 , 透不出气来 , 被认为是失败之作 , 这与西方美术不同 。 诗歌也是这样 , 讲求锤字炼句 , 以一抵十 , 汉语言文学中没有太长的诗歌 , 没有古希腊、古印度那样动辄数万、数十万行的史诗 。 书法亦然 , 简淡也是一种至美 , 一种至趣和追求 。
李叔同|李叔同书法精妙之处
本文图片

广大清净七言联(1932)
书法史上 , 字写得干净、简约的 , 朱耷是一个典型 。
弘一大师的字也利索、简洁 。 上面说的“横竖”化“点” , 实际上也是一种简;一味润泽 , 不求变化 , 也是一种简:笔划粗细的大致相同 , 不求中锋、偏锋的对比、笔划宽窄的对比 , 还是一种简 。
还有一点 , 在弘一书法中 , 笔划是能省则省 , 女口“爱”字不力口中“心” ,“雨”字四点简作两点 , 等等 。 借用他的对联 , 可谓“一即是多多即一 , 文随于义义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