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编者按:顾拜旦曾指出:“奥林匹克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
体育与艺术,看似遥遥,实则同根同源,相伴相生。
无论运动员还是艺术家,都是在日复一日的坚韧拼搏与灵光一瞬的果决争锋中反复寻找平衡,不断探索若隐若现的人类极限。
冬奥在即,有这样一群艺术家正通过自己的方式为奥运健儿助威呐喊,他们将眼见的力与美揉进手中的作品,用艺术创作的方式,向全世界传达出了奥林匹克的中国之声。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2017年,徐里创作了油画《为奥运喝彩》
曾较长时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的著名画家徐里,给人的第一印象很特别。白衬衫、黑西裤、黑框眼镜、整整齐齐向后梳的头发一丝不乱——更像个规规矩矩的老师,或者坐办公室的。
事实上,他的身份也的确很“复杂”。本行是油画,却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工作原因花费了许多时间在行政管理上,却始终认为“我的内心、我的骨子里还是艺术家。”
网上还能找到徐里年轻时的照片。长发飘逸,戴蛤蟆镜,穿那时最流行的喇叭裤——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艺青年的标配,“时髦得很”。而今,徐里笑眯眯地说自己已经“胖”若两人。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图为徐里年轻时在西藏采风
= 1 =
运动至美,为奥运喝彩
没有了运动员的身材,但体育和奥林匹克的情怀却一直在徐里心中。
1990年,北京亚运会火种在念青唐古拉山脚下被点燃,那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大赛。徐里入藏采风,创作了《生命之火》,这幅画作成为当年美术杂志的封面。国际奥委会还为此赠送给徐里一套赞助商阿迪达斯的衣服。
徐里对那套三道杠的运动服记忆犹新。“那时候很时髦的,一般人都没有。”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1990年,徐里身着运动服与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华君武在一起
体育题材的艺术创作,从那时起至今一直很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2的伦敦奥运会,中国美协都曾参与其中。
2017年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来京,徐里创作了油画《为奥运喝彩》并赠送给巴赫。画面主体是一名女运动员高举奥运火炬,红色的主色调既有中国传统的喜庆,也符合昂扬向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徐里看来,体育很适合通过美术来表达,那瞬间的定格,是人体力量与节奏、形体与造型的最美状态,代表着人类对生命的赞美。“可以说,这是能够用一切美好语言来形容的一种美。”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8月3日,中国选手唐茜靖在东京奥运会体操项目女子平衡木决赛中。新华社采访人员 兰红光 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是冬奥会首次在中国举办。徐里期待,世界各国的更多人能因此了解中国。“中国是很开放的,但欧美的普通老百姓对中国了解还不够。百闻不如一见,再执拗的人,到中国来都会翘起大拇指。”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10月2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夜景。新华社采访人员 张晨霖 摄
为了配合冬奥会,他正在积极推动举办全国性体育美展,希望让更多艺术家通过体育题材的创作为奥运喝彩。
= 2 =
《天长地久》 人生转折
回望过去的几十年,90年代初似乎成了徐里人生的转折期。在三进西藏的厚积薄发后,徐里的作品《天长地久》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类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