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二 )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天长地久》
徐里回忆说,改革开放后,国门刚刚打开,如饥似渴的中国艺术界像海绵吸水一样,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的艺术流派、前卫艺术,学习了一个遍。
然而,《天长地久》之所以成为他最满意的作品,却在于没有照抄照搬西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他更多从民族化的角度寻找东方美学的基因元素和表达方式。也正是新颖独特的民族语言,让这幅油画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中脱颖而出。
获奖为徐里的人生开了一盏绿灯,他从此获得了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遇。
也从此,扎根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徐里艺术创作的信念,也成为他日后提出“油画中国化”的缘起。
= 3 =
奇妙《对话》 文化自信
2019年,在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之际,徐里应邀赴意大利参加活动,并创作了一幅油画《对话》。作品截取了达·芬奇21岁时一幅画作的一小部分,跟作者的创作巧妙地融合在一个画面当中。明明是一幅油画,却流淌着中国山水的味道。
“对话,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对话。”
奇特的想象力,让这幅画作被意大利达·芬奇希望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陈列在馆内的唯一一幅中国艺术家作品。
从一个侧面,《对话》代表了徐里的艺术理念。任何艺术创作,都需要有自身独特的精神价值所在,更多要从自身民族的文化和传承中去汲取和挖掘——这是徐里理解的“文化自信”。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
文章插图

徐里作品——《对话》
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画像,是徐里在不同场合提出的观点。
今年,一些年轻艺术家针对国际时政进行的独特艺术表达,在网上引发热议。徐里在接受采访时则提到大热电视剧《觉醒年代》,“那时候的新青年、德先生、赛先生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那么,在中国强大起来的新时代,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是需要思考的。”
他支持年轻艺术家们“用聪明智慧进行创造性的发展”,但也提醒这种发展是有根脉的,要“在传承中去发展,而不是在否定中去创新”。
= 4 =
培养民族审美 不能靠考级
美育教育,明显是徐里感兴趣的话题,说起来几乎收不住。
他认为美育的核心是要让全民懂得什么是美的,有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娃娃抓起,美育教育的重点当然在儿童。但对于很多家长花大价钱给孩子报的美术考级班,徐里有自己的看法。“美育不能靠考级。考级对大多数小孩子没有意义。”他的理由是,美育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考级有很多应试的标准,反而是一种束缚。
对于幼小的孩子,徐里建议更多让他们随便涂鸦,多上手工课,多去美术馆博物馆。“想捏什么捏什么,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他强调,一定要鼓励,无论孩子画出来任何想象不到的东西,“要的就是不一样,如果把孩子变成第二个你,是失败的。”通过鼓励,让孩子在动手过程中养成对美的欣赏,并让他学会思考,发现什么是美的,“最后他才能够创造更美的”。
徐里认为,如果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把美育教育从孩子一直贯穿到成人,那么我们国家的创造力将是势不可挡的。
↑点击可观看完整采访视频
采访人员:李丽、王楚捷、高萌
编辑:卢羽晨、彭东、黄绪国
【 对话@走近冬奥|画像时代——对话徐里】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