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打造“当代感”悬疑剧|专访《真相》导演李依璠( 二 )


主观镜头、电影画幅比
李依璠的视觉风格
李依璠的目标 , 是拍一部具有“当代感”的剧 , 无论是讲述故事的方式还是影像语言 , 都要不同于以往的检察官题材 。
在他看来 , 《真相》有两个特质 , 一个是证据的碎片化 , 一个是时空的滞后性 , 即没有与犯罪分子在第一现场搏斗 。 这两点的确是障碍 , 但李依璠也希望把它们做成一个特质 , 比如在每集的开头和结尾 , 他都会引入一个故事 , 这两个故事并不在主线的时间线之内 , 但是随着主线的推进 , 它们会融入到主线的故事之中 。 “在拍摄上我设计的是多时空混剪 , 其实这就很像是痕检人员对于证据链的推演 , 在讲述中慢慢地将碎片化的证据融入主体 。 ”而针对罪犯的人生轨迹 , 李依璠采用的则是“视点长镜头”的运镜方式 , 用一个镜头把历史交代清楚 。
剧中有一场被网友津津乐道的戏 , 是林远昊沉浸式勘查宋白羽的家 , 正常的镜头是25格一秒 , 但那场戏是李依璠以升格镜头为主 , 用25格、50格、100格、150格、300格五种不同的格式拍的 , 混剪后加强了人物的沉浸感 。 “那场戏拍起来其实现场都不知道我在干嘛 。 ”李依璠笑称 , “那时候我都不站在监视器后头 , 我就站在机器后头 , 一个机位一个机位拍 , 那种状态之下 , 你一定要清楚你在拍什么 , 这场戏要怎么做 , 否则你到后期去剪的时候一定没有这个镜头 。 ”
技术|打造“当代感”悬疑剧|专访《真相》导演李依璠
文章图片

技术|打造“当代感”悬疑剧|专访《真相》导演李依璠
文章图片

因为每个“真相”背后都有一个破损的家庭 , 所以《真相》的拍摄地虽然是明媚的滨海城市青岛 , 但是在影调选择上 , 李依璠却选择了呈现“压抑感” 。 “前期测拍的时候我觉得颜色太乱了 , 所以先消掉了大部分颜色 , 让这个城市很难有阳光 , 在结尾的时候再把阳光放出来 。 ”
《真相》的影像风格也属于典型的罪案剧风格 , 全剧多手持镜头 , 每场戏以人物视点镜头为主体展开 , 检察技术人员的视角、罪犯的视角以及案件发生的第三人称视角俱全 , 力求多视点带动观众 。 “我们这部剧没有公安剧那种强冲突 , 但我希望讲述故事的方式、整个画面调性和镜头语言都能让观众感受到事件带给所有人的内在压力 。 ”
“包括画幅比 。 ”李依璠补充道 , “我定了一个1:2.39的电影画幅比 , 在这个画幅比里头 , 外景会更有世界感 , 内景在拍近景的时候 , 环境信息和人物信息会更多 。 包括一些运镜 , 比如我会把一些碎片性的镜头用运镜方式连到一起 。 ”这些都是李依璠独特的视觉影像风格 。
技术|打造“当代感”悬疑剧|专访《真相》导演李依璠
文章图片

现如今的悬疑品类剧集 , 强情节、强悬念是其最大的特点 , 而且对于制作的技术环节也有一定门槛 , 画面上的气氛要求和剧本方面的不断反转缺一不可 。 因而现在市场中的悬疑剧 , 都在往故事的短而精和更加趋向于电影的方向发展 。
而因为《真相》的故事容量很大 , 涉及的几个案件都与检察技术中的几大门类息息相关 , 又是案件套案件的结构模式 , 所以在最初的设定当中 , 《真相》是要做成季播的概念 , 分为上下两季、每季16集 。 “但因为准备时间和周期、排播策略等因素 , 最终采取了两季合一 , 32集整体播放的方式 。 ”
技术|打造“当代感”悬疑剧|专访《真相》导演李依璠
文章图片

至于人物设置上 , 女主角林岚是一个比较男孩、比较大大咧咧的人 , 原著中林岚有一条如何从检察技术人员成长为检察官的主线 , 所以李依璠希望能在剧中表现出她在成长时所面临的冲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