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探索( 二 )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探索
本文图片

图1李伯谦、高崇文先生在盘龙城发掘
1975年 , 湖北省博物馆在盘龙城建立考古工作站 , 配合地区建设进行遗址的日常管理与保护工作 。 期间开展了多次抢救性发掘活动 , 重要发现有王家嘴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遗存、杨家湾高等级墓葬等 。 正值民生建设的关键时期 , 又时常面临洪患的威胁 , 当地的文物保护工作不免受到多重压力 。 一如防汛抢险时的众志成城 , 在盘龙城遗址的保护上多方也通力合作 , 群策群力制定防洪、村落搬迁、水利建设等方案 , 兼顾民生福祉的建设与重要遗迹的保护 。 2000年 , 盘龙城遗址的管理权移交武汉市 , 在遗址内涵基本明晰后 , 逐步加强起对遗址的针对性保护 。
新阶段的田野工作服务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展示 。 2012年 ,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三家联合 , 在遗址一般保护区的范围内开展大规模考古勘探工作 , 对遗址范围有了较准确的认识 。 2013年 , 盘龙城考古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开启 , 三家单位与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组成考古队 , 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考古工作 。 2013-2017年 , 考古队对盘龙城遗址核心保护区进行了文物勘探 , 为本体保护和展示工程提供可靠数据 , 同时开展了遗址水下地形测绘、勘探与试掘工作 , 对遗址聚落分布和景观变迁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期间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合作开发了“盘龙城遗址田野考古钻探系统” , 更好地记录和管理遗址资料 。 2018年 , 芝加哥大学加入到盘龙城考古工作中 , 与原考古队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 , 此后三年重点研究了遗址聚落形态和布局、手工业生产、自然环境变迁、区域聚落形态分布与互动等课题 。
|北大考古与“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探索
本文图片

图2盘龙城遗址宫城鸟瞰
从文物的无意识发现到科学发掘 , 从重点遗迹的发掘到聚落的全面勘探 , 从田野工作到大遗址保护与展示 , 盘龙城考古的理念逐渐成熟 , 方法日趋完善 , 为大遗址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借鉴 , 也探索着人与自然、文化守护与民生建设、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和谐发展之路 。
三、江畔的璀璨明珠:盘龙城遗址的意义
盘龙城遗址是早期中原王朝向南扩张的区域性中心聚落 , 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重要发源 , 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有力证据 。
盘龙城遗址是已知夏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聚落 , 和中原地区文化保持密切的关联 , 又对长江流域的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 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 出土的青铜器以及中原式的城址建筑方法表明盘龙城或与中原二里岗文化属于同一族系 , 是商代向南扩张的军事据点或方国都城 , 重要的地理位置可能赋予其整合南方资源并中转运输的作用 , 为我们认识商王朝的对外经略和统治模式提供线索;大型建筑基址、贵族墓葬和高等级随葬品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建筑技术与建筑史、社会结构、原料来源与利用、器物制作工艺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遗址聚落群的完整面貌为讨论盘龙城聚落的功能区分布与空间结构、聚落与环境及其变迁等大范围、长时段的问题提供可能 , 是了解当时社会面貌及其演变的好材料;盘龙城遗址与江西吴城、新干以及长江沿岸其他商时期遗址的比较研究 , 是我们认识长江中游青铜时代文化面貌的关键 , 也推动了中华文明多元文化研究的进程 。 2014、2019年先后召开“盘龙城与长江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 就盘龙城遗址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