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不知名的诗人写下一首诗,语言美妙且含蓄,后两句堪称经典
【孟郊|不知名的诗人写下一首诗,语言美妙且含蓄,后两句堪称经典】四十六岁的孟郊在金榜题名后写下“春风得意马蹄疾 , 一日看尽长安花” , 让他一时名声大噪;此刻的孟郊扬眉吐气 , 多年仕途中的不如意也皆化作烟云消散而空 。 仅这两句诗 , 便可证明及第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 又是何等的不易 。
“及第”的愿望支撑着多少人尝遍了“千辛万苦” , 而落第的残酷又曾磨平了多少人的棱角 , 让他们心灰意冷……其实细细说来 , 几乎历朝历代的绝大多数诗人都接受过功名路上的考验与煎熬 。
比如唐朝有位诗人就在落第后写下了一首诗 , 不过此诗并没有直接“唱哀言愁” , 它以美妙而含蓄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充分融入其中 , 让人读来倍觉有味 。
“无关名气 , 旨在分享大美” , 各位看官 , 且随诗巷一起来品读本期的这首《杂诗》 。
本文图片
杂诗
唐·佚名
旧山虽在不关身 , 且向长安过暮春 。
一树梨花一溪月 , 不知今夜属何人?
当看到这首诗的时候 , 又不得不感叹:不知多少诗人被历史遗忘 , 又不知多少好诗被岁月掩埋 。
很遗憾 , 此诗的作者其名不详 , 但我想 , 如果他能及第出名 , 一定有不少佳作流传下来 。
应试者当然是要远离家乡了 , 所以作者首先就说:旧山虽在不关身;这一句乍一读会觉得很平淡 , 但是结合作者落第的背景 , 就能品味到一种无奈之感 。 家乡的山依旧在 , 但是与此时的作者却没多大关系 , 因为他身在异乡 , 且又不能回去 , 可不就是“不关身”嘛 。 不过 , 这是表面上的“不关身” , 实则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 对自己苦旅的隐隐倦意 。
本文图片
首句作引 , 那么承句就要跟紧一点:且向长安过暮春;回不了家 , 就得在长安渡过晚春时节了 。 这一句完全在说首句没有说完的话 , 以叙述的方式给我们点明了时间与地点 , 这是它的作用 。
我们在课程中讲过承句的写作要领与特点 , “引脉+补充”是它所要承担的主要责任与任务 。 而诗中“且向长安过暮春”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从脉络与内容上看 , 承句与首句贯通一气 , 密不可分 , 而从情感来说 , 也加重了“思乡”之意 , 体现了作者孤独、寂寥的心情 。
在读者还沉浸于一种沉郁氛围之中的时候 , 作者突然另开一笔 , 把诗宕出了新境界:一树梨花一溪月;句中的“梨花、溪、月”皆属于高雅而又美丽的物象 , 再通过与数字的巧妙组合 , 便构成了一幅平淡、恬静、美妙的画面 , 而很显然 , 这个画面是作者家山的景象 , 也是他的想象 。
本文图片
相信每一个人在读到“一树梨花一溪月”的时候 , 都会被其中的美好景象而吸引 。 此句运用了典型的白描手法 , 不加额外的修饰 , 把张力与意蕴完全交给物象去发挥 , 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前两句的几分愁意 , 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
当然 , 采用白描手法写诗的时候 , 需要我们能够妥当地搭配物象 , 用心去构造意境;若名词组织不好 , 反而会让句子失去灵动性 , 显得死板无味 。
家山的梨花、溪水与月色 , 牵动着作者的每一根神经 , 撩拨着他每一个细胞 , 寄托着他浓浓的乡情;作者曾在暮春三月的家山美景中徜徉 , 但是此时此刻呢?于是在收篇处他来了一句发问:不知今夜属何人;风花水月本无情 , 却为诗人别有心 。 所以作者这么一问 , 突然就让转句中清新唯美的物象带上了不尽的忧愁 , 他把自己的情感很自然地转嫁过去 , 融合在刚才所塑造的意境中 。 景愈美而情愈浓 , 此处的情感经过这一问 , 可谓达到了高潮 , 极具感染力 。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