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巴比松派( 二 )


柯罗:集多元主义一体的浪漫画家
在柯罗的时代 ,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此起彼伏 , 这些在他的艺术中都有反映 。 意大利美术史家文杜里曾这样写道 , “他受了古典主义的教育…… , 然而 , 他非但不反对浪漫主义的感情生活和浪漫主义的自然观念 , 而且还非常热衷于此道 , 以至可以说是他的一个典型代表 。 对自然的崇拜以及他那极其有限的题材 , 把柯罗引向了率直而诚挚的现实主义 。 在他死后 , 批评家和画家们承认 , 是他为刚刚出世的印象主义开辟了道路 。 ”的确 , 柯罗绝不是一个有意要革新的人 , 他是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融汇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中进行着一场悄悄的革命 。 他最初表现自然并不是要明目张胆地反对什么 , 而是企图轻松地表现某种抒情状态而利用自然 , 并以这种自然去唤起观众同样的情绪 。 但是不断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灵感 , 却使柯罗发现不仅以往那些被古典主义者睥睨的普通事物也可以入画 , 而且大自然中清新的色彩、流动的空气、千变万化的景观更具有真实性和生命力 , 而这一切又为他那些诗意化的风景画注入了更多的激情和不同以往的生动感觉 。 这样 , 柯罗有时就逐步接近了印象主义式的作画观念 , 他把光与色统一起来 , 并赋予他们以生命 , 但却从没有把光与色本身作为兴趣对象 , 这一点与稍晚于他的卢梭是相同的 。
|被遗忘的巴比松派
本文图片

卡米耶·柯罗《乡村风景》157×112.5cm
卢梭:反对程式化艺术的风景画家
卢梭的风景画最初受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影响 , 以后又曾对洛兰感兴趣 。 但自从他在1832年沙龙上看到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的风景画之后 , 受到很大启发 , 遂改变以往的细腻的古典画法和色彩而更接近于现实了 。 卢梭虽然早年也想参加罗马大奖赛 , 走官方道路 , 并也曾在1834年的沙龙上获过一个三等奖 , 但他作品题材的现实性和背叛学院派的处理手法却使他一再遭到沙龙评委的拒绝 , 这便使他下定决心远离僵化保守的巴黎艺术界而定居巴比松 , 投身大自然中去走自己的路 。 这体现了他的独立精神 。 当然 , 从历史的角度看 , 更重要的在于这体现了法国本土意识的成熟 , 以后对外国艺术和题材的兴趣已不是追随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借取了 。 这种更高层次的自觉在卢梭作品中已很明显 。 但与柯罗不同的是 , 他已彻底丢掉了来自意大利影响的对自然的古典式的理想化处理 , 直接把自然本身的样子呈现出来 。 这样 , 他的作品就具有了各种不同的景色和情调 。 因为在卢梭的心目中 , 对自然的全面研究与对人的分析是一致的 。 他的《阿普勒蒙的橡树》就给人以坚实稳定、不屈不挠的感觉 , 而《贝里的林缘地》则放松而抒情 。 卢梭似乎对橡树情有独钟 , 因为他把橡树拟人化了 。 如《岩石上的橡树》犹如一个孤立的巨人高耸在岩石上 , 显得挺拔而有力 。
|被遗忘的巴比松派
本文图片

卢梭《橡树林》1855年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巴比松对印象派的影响
假如把印象派比作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一次质变 , 那么巴比松画派就是酝酿这次革命的量变 。 假如把印象派比作一场横扫陈迹的暴风骤雨 , 那么巴比松画派就是未雨绸缪 。
巴比松画派 , 从17世纪荷兰绘画和19世纪英国绘画获得启发 , 提出了面对自然写生的主张 。 实事求是地说“风景”不再只是“背景”、“布景”;大自然终于成为画面的主角;风景画终于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题材 , 这都是巴比松画家们的功绩 。 如果没有他们在风景画方面 , 做出了无法替代的巨大贡献 , 真不知后来的莫奈怎样去描绘阿尔让特伊的小河;毕沙罗怎样去描绘厄哈格尼的黄昏;甚至梵高的麦田与小桥 。 可见巴比松画派的确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