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太原奇案”奇则奇矣,破案仅是立威手段清末哪有什么清官可言!( 四 )

破案&“太原奇案”奇则奇矣,破案仅是立威手段清末哪有什么清官可言!
文章插图
现在二人各执一词,真假难辨,杨县令毕竟是个官员,他知道这些人所谓的真话也许一句也不是真的,所以他只相信刑具。于是将各种血淋淋的刑具往二人面前一堆,说道:“说真话,用不着受刑,否则的话,我就不客气了!”张百万毕竟见多识广,见杨县令已经动怒,他也只好实话实说,将自己背信弃义,悔婚一事详细交代出来。杨县令听后已经料定,此案必然是冤枉了莫老汉,但案子已经报到按察使衙门,人家也在等着玉姑的尸首结案,此时推翻定案,自己的经营多年的良好官声必然瞬间烟消云散,这让一向心高气傲,视名声比命还重要的杨县令怎么办?但若是这样错下去,曹文璜又要怎么打发?难道真的要让无辜者沉冤,真凶逍遥法外?其实讲到这里,案件的焦点仅剩下一个,那就是和尚之死,但是杨县令显然没有考虑案子,而是在考虑自己的名利声望、顶戴花翎以及身家性命,而案子本身已经被他故意忽略掉了。破案&“太原奇案”奇则奇矣,破案仅是立威手段清末哪有什么清官可言!
文章插图
杨县令心烦意乱,有一个人比他更烦,那就是张百万。从他本身来说,和尚之死、和尚与金姑的私通、玉姑与曹文璜的私奔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事情都关乎到自己家的声誉,所以他纵然明知莫老汉是被冤枉的,但一心也要将其冤枉到底。但是好不容易一招瞒天过海之计却被曹文璜给揭露出来,此时的他只想将曹文璜置死地而后快。张百万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叫过管家李四说道:“曹文璜不除,我张家以后就没脸面在阳曲地面上混了。这样,你去账房支取纹银三千两,给杨重民送去,一定要让其治曹文璜一个同谋之罪,让此案永不翻案!”李四拿着银票找到杨县令后,杨县令也正有此意断案,只是这银票未收,引得李四惴惴不安,出门后杨县令的师爷王先利却叫住了他微笑着说道:“做事情不能只拉弓不放箭,银子还是要花到前头,事情才做的通畅!”李四恍然大悟,将银票交给师爷后并承诺,事成之后还有五千两银子相赠,师爷承诺:一切让张百万满意为止!破案&“太原奇案”奇则奇矣,破案仅是立威手段清末哪有什么清官可言!
文章插图
不久,师爷王先利便通过关系找到太原知府沈琮,递上了张百万所赠的五千两银票将来意一说,当下二人便一拍即合。数日后,府县共同会审该案,太原知府沈琮不由曹文璜辩解,便对其动用大刑,杨重民心下不忍,便称病借故回了县衙。知府沈琮最终迫使曹文璜承认了自己是杀人帮凶,就这样,案子再次基本维持了原判,唯独不同的是曹文璜也被诬陷为从犯被收监,性命也危在旦夕。交城县令陈砥节得知消息后,甚是不解,他急忙给杨重民写了封信托付其招呼曹文璜,并将曹文璜带驴来到交城一事详细说了一遍,声称其为自己义子,他为其证明清白。杨县令觉得难办,便将信件交给太原知府沈琮,岂料这沈琮信都没看就说道:“犯人招供,该案已定,看此无用,那回去吧!”案件到了现在,已经实实在在成为了一桩冤案,为什么说这“太原奇案”奇呢,因为该案又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翻了案。破案&“太原奇案”奇则奇矣,破案仅是立威手段清末哪有什么清官可言!
文章插图
案情再反转,真凶显露也许是苍天有眼,这原太原知府沈琮收了一大笔银子后便上交了辞呈,吏部批准之后同时任命交城县令陈砥节为太原知府。在升任知府后,陈砥节看处决曹文璜之日时日无多,便马上重申此案。他看完卷宗后发现了三大疑点:第一、死者为一刀毙命,这莫老汉无论从体力还是技艺上看,都不可能把正值壮年的定慧和尚;第二、曹文璜与定慧和尚素不相识,无冤无仇,怎么会成了从犯?这毫无杀人动机而言嘛;第三、玉姑是本案关键人物之一,她已回到阳曲,为何杨县令不找她问案?于是,陈砥节以这几个疑点为由,上书按察使衙门,要求发回此案重审。正好按察使衙门也觉得此案定有蹊跷,也就批文明示将此案发回,陈砥节便邀阳曲县令杨重民府县共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