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色墨并重,随情赋色,郑午昌绘《四明山色》

四明山位于浙江东部,山中草木繁盛,到处可见林泉飞瀑。人们来到四明山就会发现,这里的风光简直就像山水画一样。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此一游,留下一首《早望海霞边》。在李白眼中“四明三千里,朝起赤城霞”,他认为这里的霞光十分漂亮。
这幅《四明山色》是近代山水画名家郑午昌的作品,他没有按照李白的思路画山中霞光,只画山水美景依然让人陶醉。整幅作品开门见山,气象万千,让没去过四明山的人都知道了这座浙东名山。


【 沈周#色墨并重,随情赋色,郑午昌绘《四明山色》】沈周#色墨并重,随情赋色,郑午昌绘《四明山色》
文章插图

郑午昌在创作中擅于“色墨并重”。在国画创作中有个理论叫“随类赋彩”,最早指人物画创作。后来宋代画家根据这一主张,形成了“随情赋色”的观点。其核心内容都是指用颜色的审美标准,以及颜色之间的搭配要符合客观自然规律,也要表现画家的感情色彩。这幅《四明山色》以墨稿打底,轮番运用青绿、浅绛技法,让画面看上去静谧宜人、明艳脱俗。在古代,饱和度高的颜料大多来自于矿物质,因成本昂贵,造成了很多画家不敢用明艳的颜色。相较而言,水墨价格便宜,画起来没有压力。由此导致了很多古代名家,很少画彩墨山水,不懂这个道理的人会误解古人的选择。


沈周#色墨并重,随情赋色,郑午昌绘《四明山色》
文章插图

到了近代,随着制作颜料工艺水平的提升,颜料的价格便宜了很多,让画家的笔下有了丰富的色彩。郑午昌在创作中尤为喜欢用色,他通过颜色补足了作品的气韵,让他的画中始终有一股“暖流”。当别人画寒山瘦水的时候,他画有“温度”的山水,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画风。风格的形成是一位画家成熟的标志,郑午昌致敬传统,用色彩确立山水画的气韵。古人把山水画的鉴赏标准定为“可居可游”,在郑午昌的笔下他用颜色描绘出“可居可游”的特点。这种创作上的核心思想历经传承,变成经典。他赋予经典另外一种面貌,让经典有了新意。


沈周#色墨并重,随情赋色,郑午昌绘《四明山色》
文章插图

郑午昌在创作中带有一丝临仿的痕迹,画中某些细节很像明代吴门画派的作品,兼有沈周和文徵明的特点。比如远景处高山屹立,很容易让人想起沈周笔下的庐山。中景处的飞瀑烟云,让人联想到文徵明在创作中流露出来的惬意抒怀。这种相似性,让《四明山色》可以与经典古画媲美。当然了,这幅画也不是十全十美。按照现代人的审美,画中红叶显得有些突兀。如果红叶周边稍加一点青绿过渡一下,也许看起来会更加舒服。


沈周#色墨并重,随情赋色,郑午昌绘《四明山色》
文章插图

画家在创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就像郑午昌,他遵从传统技法,为了画出新意,想到了在运用色彩方面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