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上芭蕾|“肩上芭蕾”演绎旷世蝶恋,《化·蝶》赋予民间传说崭新的时代审美价值
本文图片
作为浪漫主义经典 , 民间传说“梁祝”的故事以地方戏曲、小提琴协奏曲、流行歌曲、影视剧等艺术门类争相登上新中国、新时代舞台 。 昨晚 ,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携杂技舞剧《化·蝶》亮相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 开启全球巡演首站——上海站的演出 。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演艺大世界 艺聚大上海”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季的重磅剧目 , 《化·蝶》首场演出掀起热浪 , 收获观众的如潮好评 。
据悉 , 《化·蝶》将于2022年1月“飞”回申城 , 在上海大剧院开启新一轮演出 , 随后将通过巡演战略合作方保利院线到全国各地巡演 。 据全球巡演总代理上海对外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透露 , 海外巡演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在逐步推进 , 待全球疫情好转之日 , 这独具特色、惊艳绝伦的“蝶” , 将从上海启程 , “飞”出国门 , “飞”向世界舞台 。
杂技与戏剧、舞蹈相融 , “肩上芭蕾”演绎民间传说
用“肩上芭蕾”讲述“化蝶”故事 , 对于吴正丹、魏葆华夫妇来说有不一样的意义 。 2003年 , 他们曾与著名编导赵明携手将杂技短节目《化蝶》搬上央视春晚舞台 , “肩上芭蕾”在国内掀起热烈反响 , 用吴正丹的话说 , “那时就埋下了杂技舞剧《化·蝶》的种子 。 ”
【肩上芭蕾|“肩上芭蕾”演绎旷世蝶恋,《化·蝶》赋予民间传说崭新的时代审美价值】
本文图片
改编经典 , 《化·蝶》对主创团队来说是一次重大挑战 。 从一个6分钟片段到一个完整故事 , 把单纯展示技巧的杂技艺术变成有故事化、情节化的舞台作品 , 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
总导演赵明发现 , 蝴蝶生命孕育的过程 , 和梁山伯、祝英台的生命历程有极大的对照性——抗争、斗争、牺牲 , 最后破茧成蝶 。 因此杂技剧便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 , 融入庄周化蝶的哲学思想 , 紧紧抓住“蝶”这一形象 , 给梁祝的爱情故事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审美价值 , 将杂技舞剧的主旨落点寄托在“生”的哲学表达上 。 赵明表示 , 《化·蝶》要做的并非只是简单讲述“梁祝”这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 , 而是着眼于蝶的蜕变 , 借这一“生”的历程来颂扬生命不息的永恒力量 , 赋予了杂技剧更具浪漫想象力的空间和更为深刻的内涵 。
本文图片
杂技艺术如何与真正的戏剧艺术、舞蹈艺术相融合 , 成为《化·蝶》创排的过程中的另一个难题 。 演员需要将技术融合进剧情内 , 通过自我体验传递给观众更饱满的情感表达 , 这对杂技演员来讲是“短板” 。 作为《化·蝶》的主演 , 吴正丹、魏葆华在自身承担的管理工作、教育工作之外 , 带着二人首创的绝技“肩上芭蕾”融入杂技剧的编排 , 极大助力了作品中高雅审美情趣的传递 , 将舞蹈技巧和叙事表演融入在杂技中 , 赋予肢体更多的美及戏剧意义 。
本文图片
当问及荣誉等身的吴正丹、魏葆华为什么还能坚持为《化·蝶》付出心血时 , 二人直言 , 在这个年龄段的确已经进入舒适区 , 但未了的“化蝶梦”仍有遗憾 。 身体机能走下坡路的年龄 , 只有付出数倍于年轻时候的努力才能保持好状态 , 呈现给观众最好的视觉观赏 。 而正是这样的舞台才能够真正体现自己的价值 , 两位艺术家对于舞台的痴迷和眷恋 , 已经远远超过了辛苦和疼痛本身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