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器|【蜀地风情】“李四郎金”:七百年的金器窖藏之谜(上)
本文图片
在成都博物馆新馆“成都历史文化陈列”两宋历史文化展厅 , 展出了原金牛区保和公社出土的宋代窖藏金器:金牌、金铤、金钗 。 这批文物自1977年发现 , 40年后才在成都博物馆首次亮相 。 成都博物馆为什么给予它们如此高规格的展示地位呢?它们的文物价值如何?
对此 , 《成都市金牛区志(1960-1990)》第二十五篇第三节“出土文物”中有所记载:“斑竹村金器窖藏 。 1978年 , 保和乡斑竹村农民改土时发现 。 窖藏距地表0.8米 , 内装一只施酱色釉的双耳罐 。 罐口压以青砖 。 罐内装金器74件 。 其中金铤70件 , 金牌2件 , 金钗2件 , 共重4062.9克 。 ”
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保和公社出土文物宋代金牌、金铤和金钗 , 就是当年斑竹大队社员钢钎“凿”出来的 。 金铤呈长方形薄片状 , 金牌约呈方形上方有孔 , 金铤和金牌上分别标有“李四郎”“晋李四郎金”“晋姚九郎金”“李四郎八六出门金”“华州田 ”字样的钤印铭文 。
本文图片
▲姚九郎金牌
为什么每块金牌、金铤上都要打上钤印文字呢?在宋代 , 金牌铸有姓氏或名号 , 表明这些金银铺号皆属私立 , 虽非官方 , 但经官方认可了的合法经营户 。 宋代的金银铺号大多为私立 , 受官方鼓励、支持和监督 , 官方可以从金银铺中收取一定比例税金 , 铸造这种货币可使官私方都获取很丰厚的利润 。 另外从商业角度来说 , 留下这些店铺商号、工匠人名 , 既是对社会商业信誉的维护 , 也是商号对买主的质量负责 , 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对产品质量的监督 。 产品质量有问题 , 便可追溯到生产商号 。
其实 , 在生活用品和工艺品及金银首饰上打上或烧制上地名或工匠人名 ,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这种惯例 。 比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漆器 , 就刊有“蜀都郡工官”“蜀都西工”等铭文 。 只是到了两宋时代 , 随着经贸的发展 , 更加风行一时而已 。
金牌上“晋李四郎金”“晋姚九郎金”标示是晋州李四郎和姚九郎金银铺商号铸造的 , 宋徽宗政和六年(1117)撤销晋州升格为平阳府 。 据此可以认定 , 李四郎和姚九郎金牌应是北宋时期铸造的 , 北宋时期的金牌出土文物极其少见 , 因此尤显珍稀 。 华州与晋州相邻 , 还包括附近的金州 , 都是宋代金牌铸造的加工地区 。
本文图片
▲李四郎金牌
两宋时期 , 黄金在市面上开始流通 , 金牌、金铤在流通领域的作用 , 主要体现于赏赐、保值和贮藏、商业支付 , 以及纳税 。
《玉堂杂记》为南宋周必大所作 , 是根据他在孝宗朝任翰林学士期间的随笔记录整理编辑而成的 。 周必大在《玉堂杂记》中有“例赐牌子金百两”的记载, 这是指南宋政府对官吏的赏赐 。 宋人所著的《云仙杂记》卷五《金牌盈座》曰:“河间五夜饮 , 妓女讴歌一曲, 下一金牌 。 席终 , 金牌盈座 。 ”用金牌打赏 , 这是对歌伎的赏赐 , 不同一般的重赏 。
北宋后期 , 宋、金处于战争状态;南宋中期的宋蒙战争 , 社会处于动荡时期 , 人们都愿兑换金属或贵金属货币以求保值 , 民间向来就有贮藏金银以防不测的习俗 。 南宋鲁应龙《闲窗括异志》就有出土金牌的记载:“李园者以种圃为业 , 初甚贫 。 一日挥锄 , 忽粪土中有声 , 掘得一瓮 , 皆小金牌满其中 。 ”
- 桃花源&有舍有得,不负不欠
- 网络|【爱伦“混”世心语】面对八风的历练
- 冯恩昌|【临朐印记】冯恩昌:?听琴与写诗
- 祭祀坑#河南殷墟王陵区新发现460多座祭祀坑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简介
- 三星堆|二里头的罕见玉器竟来自三星堆?
- 骨法$晏本立/澡雪精神——庆祝第24届冬奥会中国画24家学术邀请展
- 白羊座|脉脉潜行,林凡不惑
- 日心@达芬奇为何被质疑是穿越者?你看他当年的手稿有多超前,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