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庵&明朝大才子被革除功名,写一首愤世嫉俗的诗,同一个字重复了14次

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大画家、大才子唐寅,字伯虎,他曾经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古体诗《桃花庵歌》。这首诗看上去既像是一首诗,又像是一首顺口溜。
只因诗中的“桃花”一词和“花”字,高频率重复,被明代文学家王士贞讥为:“如乞儿唱莲花落”。论及唐伯虎这首诗的水平,古代的诗评家大多都是看不上的。
桃花庵&明朝大才子被革除功名,写一首愤世嫉俗的诗,同一个字重复了14次
文章插图

不过这首诗评家看不上的诗,在民间却一直很有市场。这首诗歌主要用俚语写成,反映了唐伯虎对失落人生的深刻感悟,因此极易在底层人士中找到共鸣。
同时,作者运用“桃花”、“车马”、“贫贱”、“富贵”等意象的反应交织,成功打造出了一幅“桃源隐逸”的生活画卷。再配合唐伯虎本人在民间传奇中“风流才子”的个人形象,因此广受欢迎。
《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庵歌》——明·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在分析这首诗歌之前,我们还是要大致交代一下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商人家庭里面,他自小就聪明好学。在他二十四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得无忧无虑。
可是在唐伯虎二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原配徐氏以及姐姐都相继去世了。突然遭遇如此的“灭顶之灾”,唐伯虎内心是受不了的,所以他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心读书了。
桃花庵&明朝大才子被革除功名,写一首愤世嫉俗的诗,同一个字重复了14次
文章插图

日渐消沉的唐伯虎,让一众好友看了也感到非常着急,好友就开始开导他。后来,在文徵明等人陆续开导下,唐伯虎才重新开始研读各种古籍,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在乡试上夺魁,当上了“解元”。第二年,信心满满地又去参加了会试。结果,非常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卷入了一桩科举舞弊案中。
不过,后来在结案的时候,唐伯虎的罪名事实上是并没有被坐实的,不过他的功名却都被革去了。同时,上面的官员却要求他用钱把自己赎出去,他为此感到非常愤怒。
出狱以后,朝廷又把他贬到地方上当小吏。唐伯虎觉得这种行为对他来说是莫大的侮辱,所以直接就拒绝了。从此,他的日子就过得非常的贫苦。
【 桃花庵&明朝大才子被革除功名,写一首愤世嫉俗的诗,同一个字重复了14次】这个时候,唐伯虎的继室见他科考失败,就天天和他大吵大闹。于是,唐伯虎一怒一下,干脆就把这个继室也休掉了。
一晃,时间来到了六年以后,唐伯虎娶了一名风尘女子沈九娘为妻,还生下了一个女儿,起名叫桃笙。
桃花庵&明朝大才子被革除功名,写一首愤世嫉俗的诗,同一个字重复了14次
文章插图

有一天,唐伯虎路过苏州城北的桃花坞,顿时就爱上了当地的风景。于是他用自己卖画所得之资,在这个地方买了一块地,盖了“桃花庵”,然后写下了这首《桃花庵歌》。
唐伯虎这首《桃花庵歌》,其实从整体的思想内容上来讲,与前人的诗歌相比较,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思想内涵。
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会发现它当中既有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潇洒姿态,又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傲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