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神品|大师:个性才是书法经典蕴含的真谛

《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大师:个性才是书法经典蕴含的真谛
黄庭坚行书《跋争座位帖》 。
黄山谷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 , 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 , 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 , 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 。
黄山谷大字行书凝练有力 , 结构奇特 , 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 , 并尽力送出 , 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
【书法|神品|大师:个性才是书法经典蕴含的真谛】在结构上明显受到怀素的影响 , 但行笔曲折顿挫 , 则与怀素节奏完全不同 。 在他以前 , 圆转流畅是草书的基调 , 而黄山谷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 , 章法富有创造性 , 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 , 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 , 节奏变化强烈 , 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 , 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 , 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 。
后人所谓宋代书法尚意 , 就是针对他们在运笔、结构等方面更变古法 , 追求书法的意境、情趣而言 , 与书家本人的个性紧密相关 。
黄庭坚论书跋语中书法美形态的认识
在唐人的尚法观念下 , 宋人以极具生命力的书法实践和美学追求 , 在上追魏晋的取法过程中奏起了尚意书风的序曲 。 北宋晚期 , 这种音符更显强烈 , 其尚意的风尚已进入高潮 。 不仅仅只有“宋四家” , 还有许多知名不知名的书家 , 他们各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 放射出奇光异彩、交相辉映 , 构成了宋代尚意书风最辉煌灿烂的景象 , 此后的宋代书坛基本上都处在这种审美思潮的笼罩下 。
作为北宋诗人和书法家的黄庭坚 , 不仅仅在诗词文章和书法创作上有着绝世精伦之作 , 其对书法美之形态的认识也有着非常大的特点 。 在他那带有明显佛教禅宗意味和尚意思想的论书题跋中 , 阐释着自己对书法美形态的认识 , 主要有三:
首先 , 黄庭坚对于书法美形态的认识有着其独特的美学基础 , 这就是“韵” 。
在黄庭坚看来 , 书法美是有其风姿的 , 而韵就是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所在 , 亦即是书法艺术与写字活动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 他在《跋法帖》中说:“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 , 蓄书者能以韵观之 , 当得仿佛” 。 此中的“蓄书”盖是取“收藏书法”之意 。 在山谷看来 , 书法美主要表现为韵 , 欣赏鉴藏书法就是“观韵” 。 黄庭坚非常强调观古人书 , 他在《跋与张载熙书卷尾》说:“学古人书不尽临摹 , 张古人书于壁间 , 观之入神 , 则下笔时随人意” 。 在《题东坡字后》中对于苏轼书法的态度是“至于天然自工 , 笔圆而韵胜 , 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
黄庭坚书法美形态认识的第一点是对于韵与工拙的关系讨论 。 其评苏轼小字曾说“虽有笔不到处 , 亦韵胜耳” 。 在《山谷题跋》中谓“工拙要须其韵胜耳 , 病在此处 , 笔墨虽工 , 终不近也” 。 在他看来 , 韵之有无 , 并不在于字之“工拙” 。 比如他说王著“若论工不论韵 , 则王著优于季海” 。
黄庭坚书法美形态认识的第二大点是提出了书法艺术之大忌 , 即忌俗 。
最有名的是其在《论书》中所讲的“余尝言 , 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 , 唯不可俗 , 俗便不可医也” 。 在《山谷题跋》中谓“近世唯颜鲁公、杨少师特为绝伦 , 甚妙于用笔 , 不好处亦妩媚 , 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 。 甚至认为“学字既成 , 且养于胸中无俗气 , 然后可以作 , 示人为楷式” 。 可以看出 , 黄庭坚对“俗”的痛恶和对“祛俗”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