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爱书守书20年,旧书店老夫妻甘做“文化摆渡人”( 二 )


“一次外出,偶然发现这里居然有个旧书店,进去一看,别有洞天。”江汉大学退休教师周秋和自2013年在韦桑路上发现这家旧书店后,每周都来看书。“这家书店从韦桑路搬到百步亭,后又搬到古德寺旁,我跟老板娘说,店面搬迁了一定要提前告诉我。”
周秋和介绍,市面上看到的《水浒传》大多是80回、100回本,在这里他找到了120回本。家中成套的旧书有缺失,他也会来这里补充。“老板娘很乐意我们在这看书,有作家前来寻找资料书,她还会将家中的藏书借出。”
书店#爱书守书20年,旧书店老夫妻甘做“文化摆渡人”
文章插图
平日里,一到中午、傍晚,附近武汉育才美术高中的学生就会来这里看书。对于学生购书,李兰珍常常是半卖半送。“这家书店有历史的沉淀感,老书书页泛黄,有着独特的书香味。我埋头在这里看书时,觉得此心安处是吾乡。”武汉育才美术高中学生覃书影介绍,因父亲喜爱收藏旧书,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喜欢逛旧书店,这里成了她的宝藏书店。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在珍知旧书店看到,这里的书虽然便宜,但没有盗版书,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书籍,中外名著、优秀散文集、杂文集很多,还有许多成套的名著,《李自成》一套八本,120元;《三国演义》一套30元;《红楼梦》一套36元。一般的书论斤卖,每斤4元。采访人员现场“淘”了《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天门纵横》等9本书,李兰珍放到磅秤上称重,共8.5斤,收费34元。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戴着老花镜,在这里“淘”书一个多小时,挑选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醒世恒言》等老书。
二十年执着守候,甘做“文化摆渡人”
书店#爱书守书20年,旧书店老夫妻甘做“文化摆渡人”
文章插图
“曾有人问我:现在还有人看书吗?我心里颤抖了一下,有些后怕。虽然电子书兴起后纸质书受到了冲击,但中华五千年文明是通过书籍记载、传承下来的。”艾长幺表示,碎片化阅读的知识不够系统,要想达到深度阅读,纸质书是更好的选择。他希望年轻人能多看书、看好书。“再说,手机看多了伤眼睛,不利于健康。”
近年来,书店多次搬迁,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但李兰珍表示想和丈夫继续把旧书店开下去。“对我们来说,盈不盈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好书带给有需要的人看。为让更多的人看到好书,我们得与时俱进。”在儿子艾正华的帮助下,李兰珍夫妇已经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开起了店铺。
采访人员了解到,书店原来叫“博爱书店”,后来武汉理工大学一位教授建议改名为珍知旧书店,取了李兰珍名字中的一个字,同时也有“真知”“珍惜知识”的意思。在珍知旧书店,有的书籍要等上两三年才会被人问津。李兰珍相信这些书籍虽然小众,但总能等来“伯乐”。
夫妻二人除了守店,平常也有分工。李兰珍常常充当守店人的角色,而丈夫艾长幺则充当采购员的角色。
66岁的艾长幺话不多,但他思考很多。他说:“我们坚守的是一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一份爱书、分享书的情怀。”他表示,每本旧书都留存着那个时代的文化知识,他想把经典古籍中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让灵魂丰盈,让生命丰富。”
(长江日报采访人员赵代君见习采访人员汪丽婷通讯员郑加俭摄影:采访人员何晓刚)
【编辑:丁翾】
(作者:赵代君 汪丽婷 何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