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脉众议( 三 )


由于广东文化基因中的先进特性 , 因此成就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兼容性、开放性、创新性 , 因而具备广泛的认同感和可持续感 。 它对于当代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再创造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示范应用价值 。
提炼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郑佩瑗(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存留的宝贵足迹 , 是人类精神物化的结晶 。 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 归根结底 , 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育、开发 , 还原历史 , 吸取营养 , 传承精华 , 古为今用 。 广东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元 , 如何使其当代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发挥 , 往往是最薄弱的一环 。
文化遗产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 , 因此只有以历史的眼光 , 持一分为二的态度 , 客观地分析 , 才能脱离混沌 , 提炼出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 比如 , 我们对祠堂文化应剔其封建之糟粕 , 取其尊祖爱国、敦睦联谊之精华 , 使其在爱国爱乡教育、和谐社会建设、统战联谊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守正创新 , 彰显广东非遗崭新格局
蓝海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
广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拥有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 。 目前 , 广东已初步建立起符合本省实际的非遗保护制度 , 非遗保护已成为全民参与、惠及全民的文化民生工程 。 这些非遗给予了我们一种归属感 , 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 。
非遗从最初的“活起来”到今天的“火起来” , 通过建章立制保驾护航 , 构筑非遗保护体系 , 提高传承实践能力 , 传播交流讲好广东故事等措施 , 今天的广东非遗保护工作呈现一个全面性、整体性、法制化 , 注重活态保护和传承 , 非遗的存续力和生命力得到彰显的全新格局 。
做好广东名城保护工作
吕永强(广东省住建厅二级调研员)
截至2021年10月 , 广东省有广州、佛山、梅州、潮州、肇庆、雷州、中山、惠州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市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 , 以及15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04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 各地确定公布了3827处历史建筑 。
目前 , 广东省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 包括:基层工作能力差距较大 , 部分地市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得不到保障;部门文件“打仗” , 影响工作有序开展;保护资金没有保障;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仍有缺口等 。
岭南文化遗产保育的社会共建
陈劲佟(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省岭南文化遗产研究院执行院长)
社会组织参与遗产保护可起到积极作用 , 包括推动活化遗产价值;促进形成社会共识;观察遗产变化;促进社会资源的投入;自下而上的推动;创新遗产保育服务 。 广东地区有过百个社会自发的文化遗产保护组织 。 这种数量规模的社会组织自发参与遗产价值保护的现象 , 形成于近20年以来 , 尤其以广州地区为主 。
通过民间社会组织参与遗产价值管理而产生的影响是持续的而且深远的 。 这种区域民间力量对公共文化保育行为的普遍性、持续性、自觉性在中国并不多见 ,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突出现象 。
勿把非遗传承当成复古模仿
王增丰(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省锃风艺术研究院院长)
作为在工艺创作一线的匠人 , 我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非遗与时代审美脱节;没有处理好非遗的活化利用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非遗活化无法适应时代要求;非遗的认知与认同感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非遗传承与保护缺乏资金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