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工匠散落民间,留下了哪些手工绝技?建成就有“三不”之说的神秘寺庙,500年后为何首次开放?这些问题如今都能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中找到答案。博物馆自今年7月开馆以来,预约参观游览的市民络绎不绝。数百件凝结大国工匠心血与技艺的传世精品,以及承载博物馆的承恩寺寺庙本身,都展示了古人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留下了明清文化厚重的艺术瑰宝。
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
文章插图
进入大雄宝殿,正面一堂金漆镶嵌《穿云龙》屏风,屏风前设雕龙宝座,两侧陈设景泰蓝对瓶和仙鹤。
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
文章插图
观众欣赏金漆镶嵌八吉祥银锭套盒。
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
文章插图
景泰蓝《三羊开泰》
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
文章插图
金漆镶嵌桃型捧盒
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
文章插图
仿清宫铜镀金嵌珐琅围屏钟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供图
观展·亮点
从制笔到金漆镶嵌
饱含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巧思
【 景泰蓝#“三不”寺庙承恩寺500年后首次开放:走进承恩寺,赏“燕京八绝”】走进主展厅大雄宝殿,正中一堂《穿云龙》屏风三扇通景结构,采用金漆镶嵌技艺打造,用天然玉石镶嵌有白、绿九条彩龙,穿梭云中,显得大气磅礴。屏风两侧,摆放着景泰蓝的花瓶与仙鹤,古朴典雅,具有皇家风范。作为燕京八绝之一,金漆镶嵌作品总能在初次“邂逅”时,给人夺目之感,通常以红黑为底色,金箔制成的花瓣、图样着落于上,取“花开富贵”之意,吉祥喜庆。
金漆镶嵌绚丽夺目的背后,饱含着非遗传承人们的匠心和巧思。在北京金漆镶嵌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四十多年的苏永茂师傅就是其中之一。展厅后面的工作室内,苏师傅正忙着描绘尚未完成的金漆镶嵌摆件。摆件上面,一道道纹路显得层次分明,这就是金漆镶嵌技艺特有的“断纹”,苏永茂在纹路起伏间着笔描金。“别看我现在画一朵花不算费力,刚进厂那会儿,根本轮不着学徒干这活。”苏永茂说,1979年进厂伊始,他和老师傅学的第一个手艺,是做笔。金漆镶嵌彩绘技艺所用之笔为兔毫,为了让笔在使用中得心应手,苏永茂需要亲手将兔毫捋出笔锋、笔尖,称为封笔。“必须有弹性,还得有韧性,太硬太软都不行。”苏师傅说。
金漆镶嵌技艺创作过程中,笔只是众多工具中的一个。木槽、木夹等均需手工制作,以保证力道和开合度。“学画之前亲手做这些工具,既是让我们熟悉工具的用途和性能,也是磨一磨年轻人的心性。”苏永茂说,燕京八绝,每一项技艺都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
寓意吉祥的百福屏风
7位大师共同创作7个月
展厅内的众多屏风中,金漆镶嵌百福屏风人气颇高,一百个形态不同、字体各异的福字大小错落,均匀分布,寓意吉祥。这组屏风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大师策划,并亲自到内蒙古、福建、辽宁等地选购石材,北京金漆镶嵌厂精工班班长王德寿大师领衔,高敬忠等7位大师共同创作7个月,完成了金漆镶嵌百福屏风。
屏风是在借鉴清宫百福祝寿座瓶的基础上结合满汉文化进行了字体的创新设计,选用巴林石、寿山石、岫玉等材料,纯手工制作而成。屏风为木胎,屏分五扇,黑漆边框。当中一扇屏心黑色漆地,一个硕大的楷体“福”字之上镶嵌了十只蝙蝠和十只佛手,寓意福寿合一,又称长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