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潘维廉和他的中国故事( 二 )
文章图片
2019年 , 潘维廉第二次环游中国 , 与厦门大学师生在嘉峪关合影留念
“故事的讲述者是最好的老师”
故事不仅可以用来“讲” , 还可以用来“教” 。 在潘维廉看来 , 故事是一种强大的学习工具 。 “故事不仅可用于娱乐 , 还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如此 。 ”
在哈佛商学院 , 分享“商业案例”是包括统计、战略、会计到经济学的所有课程都会采用的授课方式 , 而这些案例都可以算作“穿上正装”的故事 。 潘维廉介绍 , 他也会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分享商业案例 , 还奉送一些幽默小品、示范表演和竞赛 , 或者让他们在课堂中虚构的国家或省份里进行角色扮演 , 解决那里的经济、社会或文化问题 。
“故事的讲述者是最好的老师 。 我觉得用故事来教学是最好的 。 理论通常比较枯燥 , 故事则比较有意思 , 也更容易记住 。 ”潘维廉说 , “很多学生毕业很多年后给我写信说 , 他们还很清楚地记得二三十年前课堂上那些生动的内容 。 ”
回顾自己20余年的学生生涯 , 潘维廉表示其实能记起的事情很少 , 读过什么、老师和教授说过什么 , 都已不太清晰 。 但他做的一些事情 , 如制作手工艺产品 , 7岁时去罗德夫人的牧羊场实地观察 , 看过的戏剧和音乐剧……都让他记忆犹新 。 “60年过去了 , 我七八岁时听到的故事 , 在学校的表演 , 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 ”
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 , 潘维廉会经常将表演、道具等融入教学中 。 用三个杂耍的小球讲领导力 , 用橡皮做的蛇讲管理 , 用扑克牌讲组织行为学……这些看似怪诞的设计 , 已成为潘维廉的课堂标签 , 在一次次身体力行的表演中让学生明白:学习 , 其实是比想象中更加有趣的事情 。
“让故事生动不仅需要口述 , 还需要表演 。 更好的是 , 学生如果能将课堂上的故事演出来 , 一定会对所学留有深刻记忆 。 ”潘维廉说 , “不仅要学生开口来讲 , 更要让学生动手去做 。 ”
文章图片
潘维廉担任新航道“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评委
“屋基的宽度 , 决定尖顶的高度”
作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和两个孩子的父亲 , 潘维廉深入了解并参与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 在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上也从不放松 。
在1994年自驾环游中国时 , 潘维廉为了让两个儿子在旅途中也不落下学习 , 就在面包车里添置了桌子和书架 。 在旅行途中 , 故事自然也不少 。 “每到一个地方 , 我就给他们讲历史背景 。 比如到了杭州 , 我就讲丝绸 , 带他们去参观丝绸博物馆 。 在旅行中告诉他们这些 , 他们就会记得 。 ”潘维廉说 , “我希望他们多了解中国、热爱中国 。 ”1995年 , 潘维廉又带孩子自驾6万多公里环游了美国和加拿大 , 让他们更加了解世界 。
潘维廉的两个孩子跟随他来到中国后便一直接受中西结合的教育 。 每天大约花4小时学习美国卡尔弗顿学校(The Calverton School)的函授课程 , 然后再跟着中国家庭教师学习高等数学 , 练习钢琴和武术 。 两个孩子在相互浸润的中西文化中逐渐成长 , 潘维廉也以此逐渐探寻到东西方教育的平衡点 。
在西方人的印象里 , 中国教育可能会略显“死板” , 但亲身参与了中国教育 , 潘维廉逐渐发现了其中的魅力 。 “我刚来中国时 , 在课堂上问学生问题 , 他们都不愿意开口 , 这让我一度以为他们没有创新能力 。 但在他们毕业后 , 有的去做生意、当企业家 , 有的去国外深造从事研究工作 , 他们都在创新的前沿领域发光发热 , 都有十分广阔的未来 。 ”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蝴蝶迷@鲁智深武松有十一个兄弟,宋江有八大金刚和蝴蝶迷,打起来谁会赢?
- 跑道@一人分饰“元堇”和“王熙凤”的背后,新一代上海京剧偶像驰骋青春赛道
- |茅奖小说《暗算》出版20年,精装版归来继续密码和人心全解密
- 师弟&《望春山》《朕和她》《家财万贯的我拿了短命剧本》《师弟》
- 阿苑@魔道祖师蓝湛才是真奶爸,照顾生病的金凌,羡羡和江澄太粗心了
- 和田玉籽料|明以前 和田玉籽料受沁 玉纽扣 扣子 五个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联合国!“体育促进和平” 联合国首次为冬奥会发行邮票
- 国潮#青岛啤酒联合卡罗尔·林和温贝托·梁共同企划艺术空间正式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