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有哪些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 。《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 。在现存的文献中 , 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 , 《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 , 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 , 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 , 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或着意对偶 , 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 。
唐代自韩、柳起,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 , 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 。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 。
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 , 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动乱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 , 行自奋之智 , 不信功臣,不亲士民 , 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 , 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
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 。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 。
再看《杂说一》 。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 ,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
(灵于龙:比龙还“灵” 。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 。玄:玄冥,指广大空间 。?。浩龋咏?。伏:等于说遮蔽 。景:同“影” 。震:指雷 。神:动词,指其变化很神奇 。水:动词,流水 , 降水)
文章的主题是论云、龙关系,借以喻指君、臣应该互相依赖和帮助 。文章虽短,却富于变化 。先说云“弗灵于龙”;“然龙乘是气”句一转,得出“云亦灵怪”的结论;说到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处又是一个波折;“然龙弗得”句却又把意思扭转回去 。然后发出“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的感叹,最末从《周易》引出“云从之矣”以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 。全文如沿路盘山,时进时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进 , 步步深入 , 循环上升,极尽奇宕变幻之能事 。在韩愈的那些长篇论文如《原道》、《原毁》等篇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更为典型 。
三、以《师说》为例,从内容上赏析论说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论说文中对事物和事件做判断的语句,互相联系起来 , 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 。
《师说》旨在透过一系列的论据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方面的道理 。当时世俗人不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只以为年纪不是大于自己的话,他的贤能一定不及自己,韩愈看到此点,借李蟠拜自己为师、跟从自己学习,发表议论,韩愈的构想是以十七岁那么年轻的学子从自己学习,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长自居贤位,而说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说话,足见师的重要及师其道而非师其年长的道理 。而且「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颖,将师之角色具体定义,使当时老师作为「授其书而习其句读」的普通层次提升到授儒家之业、解儒家之惑之新高点,立意高远 。
好的论说文一定有强大的说服力,要学会发掘作者的论述思路 。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认为师的角色是传承儒家道统、讲授儒家经典、解决学生面对的学问及人生困感,师的作用的确如此重要,令人难于辩驳 。韩愈进而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道理,人学习的是道理,最先能领略道理的人就可以为师,这与年纪、贵贱都无关系 , 能力优胜者自可在某一范畴为师 , 这更是难于质疑的提法 。接着,韩愈举出古之圣人亦有师、今之愚人竟谓可以无师,今之士大夫择师教子、而自身却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们都以从师为耻三项论据,有力地证明师之不可或缺,以及不从师之愚 。作者进而引伸,以圣人孔子转益多师为例,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以万世师表为例,说服力自然不庸置疑 。作者最后说明本文写作动机,引师事自己的十七岁少年为例,证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师道者 。在全文对比、衬托论证手法下 , 通过层层推进,「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核心论题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
附:徐汇高三一模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2、《雨巷》——戴望舒
3、《再别康桥》——徐志摩
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6、《鸿门宴》——史记
除此之外还有《劝学》、《师说》、《赤壁赋》
常考的句子有:
1、故木受绳则直 , 金就砺则利, , 。
2、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3、驽马十驾,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 、 。
5、孔子曰:“三人行 , 。”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
8、舞幽壑之潜蛟, 。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 。【原文】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
太子丹恐惧 , 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 ,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 , 邑万家 , 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太子闻之,驰往 , 伏尸而哭 , 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 ,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乃为装遣荆轲 。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 , 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 , 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终已不顾 。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 。乃朝服 , 设九宾 , 见燕使者咸阳宫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 , 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 , 剑长 , 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
【译文】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 , 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 , 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来同您讲了 。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 , 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 , 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 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 , 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樊将军仰面朝天,长长地叹息 , 流着眼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但是想不出什么计策啊!”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 , 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 , 报将军的深仇大恨 , 怎么样?”樊於期于是上前问道:“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 , 用右手刺他的胸膛 。这样 , 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 , 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己抹了脖子 。
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 。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盒子封好它 。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世上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 , 用一百金把它买到 , 叫工匠用毒药水淬过它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 , 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助手 。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 , 就又请求他说:“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 , 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 。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 , 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 , 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
到易水上,祭过路神 , 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 , 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 。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 。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 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 。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 , 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 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 。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 , 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 , 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 , 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 , 匕首就露了出来 。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 。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 。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 。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 , 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
这时 , 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ū)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 。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侍臣们就说:“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 。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 。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 。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 , 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 。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
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哪些?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文言文有:
-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荆轲刺秦王》·《战国策》、《鸿门宴》·司马迁
必修二:《诗经》两首 、《氓》、《采薇》、《离骚》·屈原、《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兰亭集序》·王羲之、《赤壁赋》·苏轼、《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三:《蜀道难》·李白、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劝学》·《荀子》、《过秦论》·贾谊、《师说》·韩愈
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苏轼词两首(必背)《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声声慢》、《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苏武传》·班固、《张衡传》·范晔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
-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 , 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左氏春秋传》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全书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整个春秋时代各诸侯国所发生的重要事件,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政治状况 。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 。晋 军函陵(3) , 秦军汜南(4)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 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夜,缒而出(7)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 , 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 。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5) , 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秦泊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 , 乃还 。
子犯请击之 。公说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 。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
注释:
(1)以:因为 。其:指郑国 。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
(2)?。毫绞?nbsp;, 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 。
(3)军:驻扎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
(4)南:郑国的汜水南面 , 在今河 南中牟南 。
(5)佚之狐:郑国大夫 。
(6)烛之武:郑国大夫 。
(7)缒 (zhui):用绳子吊着重物 。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 。出:指出郑国 都城 。
(8)鄙:边邑 。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 。
(9)东道主:东方路上 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的东边 。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 。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员 。
(11)共:同“供”,供给 。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 不足 。
(12)尝:曾经,赐:恩惠 。晋君,指晋惠公 。
(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 。瑕: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 。
(14)济:渡河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设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
(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 。
(16)肆:放肆 。这里的意思是极力扩张 。
(17)焉:从哪里 。
(18)杞 (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戍:驻守 。
(19)微: 要不是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
(20)因人:依靠他人 。敝:伤害 。
(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 。知:同“智” 。
(22)乱:分裂 。易:代替 。整:团结一致 。
荆柯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 , 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 ,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 , 臣愿得谒之⑥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 。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 , 可谓深⒀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 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 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 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 。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
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
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
③〔略〕掠夺,夺取 。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对人的敬称 。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
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 , 假如没有 。谒,请 。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
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 。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邑 , 封地 。
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
⑾〔说〕同“悦”,喜欢 , 高兴 。
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改变 。
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
⒁〔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杀 , 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
⒃〔善〕副词,好好地 。
⒄〔把〕握,抓住 。
⒅〔揕(zhèn)〕刺 。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 , 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
太子闻之,驰往 , 伏尸而哭 , 极哀 。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 , 函封之⑤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 , 使工以药淬之⑦ 。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 , 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⑨ 。乃令秦武阳为副⑩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⑾,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⑿,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⒀!今提一匕首入不测⒁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 , 请辞决矣⒂!”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⒃ 。高渐离⒄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⒅ , 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⒆,士皆瞋目⒇ , 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2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2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23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24大王之威 ,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25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26,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27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 , 燕王拜送于庭,使使28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29。”秦王闻之 , 大喜 。乃朝服 , 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
注释:
①〔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 。见,被 。陵,侵犯、欺侮 。
②〔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进一步 。这是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
③〔拊(fǔ)心〕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 。
④〔盛〕念chéng 。
⑤〔函封之〕用匣子装起来 。函,匣子 。之,代樊於期的头 。
⑥〔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
⑦〔以药淬(cuì)之〕把毒药在淬火时浸入匕首上 。淬,把烧红了的铁器浸入水或其他液体中,急速冷却 , 使之硬化 。
⑧〔濡(rú)缕〕沾湿衣缕 。濡 , 浸渍、沾湿 。
⑨〔忤(wǔ)视〕正眼看 。忤 , 逆 。意思是迎着目光看 。
⑩〔为副〕作助手 。
⑾〔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另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
⑿〔迟之〕嫌荆轲动身晚了 。迟,作动词 。
⒀〔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 , 那是没用的人 。反,同“返” 。竖子,对人的蔑称 。
⒁〔不测〕难以预料,不可知 。
⒂〔请辞决矣〕我就辞别了 。请,表示客气,无义 。
⒃〔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祖,临行祭路神 , 引申为饯行送别 。
⒄〔高渐离〕荆轲的朋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渐离因为擅长击筑(竹制的乐器),秦始皇叫他在左右侍奉 。一天,高渐离得着机会,用筑去打秦始皇,要为燕国报仇,没打中,被杀 。
⒅〔为变徵(zhǐ)之声〕发出变徵的声音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
⒆〔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 。
⒇〔瞋(chēn)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
21〔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 。形容意志坚决 。
22〔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币,礼品 。
23〔厚遗(wèi)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
24〔振怖〕惧怕 。振,通“震” 。
25〔比〕并 , 齐 。
26〔给贡职如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 。给,供 。
27〔奉守先王之宗庙〕守住祖先的宗庙 。意思是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 。
28〔使使〕派遣使者 。前一“使”是动词,后一“使”是名词 。
29〔唯大王命之〕意思是,一切听大王的吩咐 。唯,“希望”的意思 。
荆轲奉①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 以次进② 。至陛③下 ,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 荆轲顾笑武阳④ , 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⑤,使毕使于前⑥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⑦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⑧ 。拔剑,剑长,操其室⑨ 。时恐急,剑坚⑩,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⑾柱而走 。群臣惊愕 , 卒起不意 , 尽失其度⑿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⒀;诸郎中⒁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⒂轲 。秦王方还柱走 , 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⒃!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 , 断其左股 。荆轲废⒄,乃引⒅其匕首提秦王 , 不中 , 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⒆ 。</FONT>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⒇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21 之 ,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 , 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
注释:
①〔奉〕两手捧着 。
②〔以次进〕按先后顺序进来 。
③〔陛(bì)〕殿前的台阶 。
④〔顾笑武阳〕回头冲武阳笑 。顾,回头看 。
⑤〔少假借之〕稍微原谅他些 。假借,宽容,原谅 。
⑥〔使毕使于前〕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
⑦〔发〕打开 。
⑧〔自引而起 , 绝袖〕自己挣着站起来 , 袖子断了 。引,伸、挣 。
⑨〔操其室〕握住剑鞘 。室,指剑鞘 。
⑩〔剑坚〕剑插得紧 。
⑾〔还〕通“环”,绕 。
⑿〔卒(cù)起不意,尽失其度〕事情突然发生,没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卒,同“猝” 。
⒀〔尺兵〕指尺寸之兵器 。
⒁〔郎中〕宫廷的侍卫 。
⒂〔提(dǐ)〕掷击 。
⒃〔负剑〕推剑于背 。
⒄〔废〕残废 , 伤残倒地 。
⒅〔引〕举起 。
⒆〔被八创(chuāng)〕(荆轲)受了八处剑伤 。被,受 。创,伤 。
⒇〔箕踞〕两脚张开 , 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簸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
21〔劫〕强取、威逼(其订立盟约) 。鸿门宴[《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 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 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 , 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 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 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 , 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 , 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 , 卫士仆地 ,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枣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 ,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 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壁 , 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的必备文言文,课文,及古诗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的必备古诗:
1.《沁园春·长沙》
现代: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 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 ,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br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的必备文言文:
1.《烛之武退秦师》
先秦:左丘明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 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 , 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
夜缒而出 ,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 , 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 ,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 , 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
2.《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 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3.《劝学》
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故不登高山 , 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 , 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 , 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 ,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 , 系之苇苕 ,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 , 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 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 , 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 平地若一,水就湿也 。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是故质的张 , 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 , 而众鸟息焉 。醯酸 , 而蚋聚焉 。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 , 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 而神明自得 ,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_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中的必备文言文,课文,及古诗】
- 高一语文必修二_高中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课本目录
- 高一语文必修一_高一语文必修一
- 高一语文作文_高中语文作文800字
- 高一英语语法_高中英语语法
- 1分钟左右 高一英语文章_高中英语演讲小短文
- 高一英语教学总结_英语教师及班主任工作总结
- 高一英语教学工作总结_英语教师年终工作总结怎么写
- 高一英语教学反思_英语教学反思怎么写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课文_高一英语必修一全部课文录音,谢谢
- 高一英语必修一答案_高一英语必修一10页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