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三 )


楼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 , 言语直率的人 , 他对这些被摄者有一种自然而真诚的亲近 。 他说他在拍摄过程中很快学会了“苏北话” , 这让他更容易拉近与对象的距离 , 展开更直接和深入的交流 。 另外 , 对于自己的拍摄 , 他也带有一种清晰的历史感和紧迫感 , 他对于拍摄内容的细致的分类似乎是生怕会遗漏掉老街生活的某一些方面 , 而且他还经常有意将路牌和门牌包含在画面之中 。 他曾经说过“虹镇老街是上海滩比较有名的穷区 , 很苦的地方 , 很乱的 , 而且名声也不是最好听……人家不重视的历史 , 我把它重视起来 , 这就促使我天天去拍 。 ”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张桥路路牌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拆迁时的虹镇老街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虹镇老街路牌 楼定和 摄影
“以后就拍不到了”
虹镇老街终究还是被彻底抹去了 , 那些照片中的人们应该已经住进了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 享受着更为便捷的生活 。 但生活并不只有这些 , 它还包括一群人在一个区域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关系、习惯、彼此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取向 。 而这些正是虹镇老街生活的特别重要的特征 , 也是楼先生的照片中所生动呈现的内容 , 但这些当然也随着那些简陋的小屋一起消散殆尽了 。 我们不知道这些搬出去的人们 , 他们是否还可以像曾经那样 , 在家门口开个小食店、理发店 , 或者骑着自行车10分钟就可以到厂里上班 , 尴尬的时刻还可以将孩子和老人托付给隔壁的邻居 。 孩子们可以从小一起在巷子里玩耍 , 和他们的父辈祖辈在同一个学校上学 , 甚至有着共同的老师(楼先生曾深入拍摄过一位本地的退休小学校长以及他的家庭) 。 没有这些我们当然可以继续生活下去 , 但是生活中曾经拥有过的那个珍贵的部分也无可挽回地失去了 。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虹镇老街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虹镇老街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虹镇老街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虹镇老街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陈连照先生 楼定和 摄影
上海|摄影家楼定和过世:上海“另一半人的生活”的影像如何不散失
文章图片

泾东路103弄李兰珍的家 楼定和 摄影
在这种时刻 ,摄影这一媒介常常承担起它独特的作用 , 它能记录、揭示现实 , 也能让后人由此去回看和记住曾经的经验 , 甚至和前人展开交流和连接 。 一百多年前 , 法国摄影家尤金·阿杰为后人留下了豪斯曼改造计划初见成效、完全现代化之前的巴黎街景、橱窗和人物 。 几乎同时 , 美国摄影家雅各布·里斯拍摄了《另一半人怎样生活》 , 由此促使纽约开始清理以黑人居民为主的贫民窟 , 为曼哈顿的城市空间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
这些照片如今已经被世界上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摄影机构所珍藏 , 并且有摄影、艺术、社会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的学者不断地从中找到研究的资料和灵感 。 但据笔者了解 ,楼先生的孩子和其他家人并没有任何人从事摄影方面的工作 , 并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珍贵的影像 。 而这些朴素的照片也进入不了那些重要的公共机构的视野 , 同样不会为鲜亮热闹的商业化了的艺术世界所青睐 。 这些照片今天还在他的硬盘里静静地存在着 ,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 , 很快它们就会像数码垃圾一样 , 散失在那个看不到的虚拟空间里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