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林如海身居高位,前途不可估量,为何要送黛玉去日薄西山的贾府?

黛玉&林如海身居高位,前途不可估量,为何要送黛玉去日薄西山的贾府?
文章插图

《红楼梦》开篇第二回,曹雪芹便借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机会,阐释了贾家日薄西山的命运走向,盖因贾家子孙坐吃山空,安享尊荣者居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尽上来了。
反观林家,正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黛玉之父林如海乃是前科探花,先升至兰台寺大夫,后又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这可是一项大大的肥差,非深得皇帝信任不能得,由此管中窥豹,林如海的官途不可限量。
因此,实事求是地说,林家的潜力的确大于贾家,那既然如此,林如海为何要送林黛玉去贾家呢?
黛玉&林如海身居高位,前途不可估量,为何要送黛玉去日薄西山的贾府?
文章插图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想分两个思路来进行回答,以方便诸君能借这个机会,对《红楼梦》有一个新颖且深入的认识。
首先,在早期的版本中,林黛玉最初进入荣国府生活时,林如海就已经去世了,也就是说林父的去世,促成了林黛玉进贾府,二者是因果关系。
黛玉&林如海身居高位,前途不可估量,为何要送黛玉去日薄西山的贾府?
文章插图

诸君可以翻看自己手头的《红楼梦》版本,其中甲戌本第三回的回目名为“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此回甲戌本独有的回目“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时候黛玉并不是孤儿,父亲又做着高官,称“收养”很不合适,但是此本夹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可见下笔斟酌,不是马虎草率的文字。——《红楼梦魇》
而现在很多的《红楼梦》版本中,第三回的回目被修改成了“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很明显,后来人发现了“收养”二字的漏洞,觉得林如海还活着,林黛玉怎么能被“收养”?所以进行了修正,但架不住书中还是留有一些漏洞。
黛玉&林如海身居高位,前途不可估量,为何要送黛玉去日薄西山的贾府?
文章插图

比如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在见到贾母时,祖孙两人抱头痛哭一场,期间有这么一段对话,外加一句批语:
丫环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惟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么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止住。【为黛玉自此不能别往。】——第3回
此处批语“为黛玉自此不能别往”就存在问题,因为按照书中设置,此时林黛玉之父林如海还活着,包括后文第12回林如海病重,还专门让林黛玉回了一趟姑苏,怎么就严重到“不能别往”?
黛玉&林如海身居高位,前途不可估量,为何要送黛玉去日薄西山的贾府?
文章插图

很明显,这段批语的基础是:林如海已经去世,荣国府收养了林黛玉,所以她没有家可回了。对于这些漏洞,张爱玲经过谨慎论证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原来黛玉初来已经父母双亡,甲戌本第三回是新改写的,没注意回目上有矛盾。庚本是旧本抽换回内改写的部分,时间稍晚,所以回目已经改了,但是下句“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俞平伯指出“抛父”不妥。也许因此又改了,所以己酉、戚本的回目又不同。——《红楼梦魇》
因此,用这种思路来分析林黛玉进贾府,原因很简单:林黛玉父母双亡,林家已经穷途末路,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外祖母的邀请,长居荣国府是再合理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