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当“非遗”遇到“时尚”,能否诞生中国的高级奢侈品品牌?( 二 )


数据统计,今年举办的2021秋冬上海时装周中,与非遗相关的品牌近20%,还举办了非遗艺术跨界展、非遗传承论坛等活动,通过现场体验、网络直播等形式,展现了甘肃东乡的东乡刺绣、四川阿坝州的羌绣、河北丰宁的布糊画、贵州丹寨的蜡染等非遗手工艺。
新京报@当“非遗”遇到“时尚”,能否诞生中国的高级奢侈品品牌?
文章插图
【 新京报@当“非遗”遇到“时尚”,能否诞生中国的高级奢侈品品牌?】新京报采访人员在采访中获悉,这些融入了非遗工艺和元素的设计师时装品牌,颇受60后、70后乃至80后女性消费者的欢迎。一位北京的70后消费者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年轻时喜欢国际大牌,但是随着近几年爱上茶道、香道等传统文化,着装上也更关注传统面料和工艺,比如香云纱、苏绣等。她女儿因为喜欢汉服,也对非遗工艺和传统图案、材质非常感兴趣。“我们一般都是找熟悉的工作室来定制。”她坦言,目前国内还缺少像香奈儿、迪奥这样的知名品牌,“有些T台上的服装虽然做工精致讲究,但款式太过舞台化,不适合平常穿着。”
雪楠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独立设计师开始寻找非遗元素,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很多非遗传承的匠人,比如苏绣、苗绣的绣娘,工期已经非常满了。”她指出,非遗与设计师的合作不应该仅仅是一场秀,一季设计或者一个公益项目,而应该有更长期、更纵深的合作。“比如,开展职业技能课程、非遗项目组,培养品牌自己的非遗工艺传承人。”
据了解,目前一些国内设计师已经开始将“非遗”作为品牌的内核与标签,比如主打苏绣工艺的旗袍锦玺唐,培养了2万多名绣娘,包括5000多位国家一级刺绣大师和上百位非遗传承手工艺人;多次参与米兰时装周的HUI,以非遗元素及工艺的挖掘和再创造为设计核心,成立了相关基金项目等。雪楠坦言,“非遗与时尚设计的结合无疑是一种趋势,但究竟谁能抓住非遗的精髓,脱颖而出,进入大众视野还需拭目以待。”
时尚行业关注可持续发展,非遗或将成为未来的奢侈品?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时尚+非遗”将是未来非遗传承与保护重要的一环。雪楠指出,一方面,非遗传统文化和技艺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并在当代语境下重焕新生,需要时尚产业的助力;另一方面,中国时尚要在国际市场具有辨识度,需要深入挖掘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和工艺,并且进行再创作。“可以说,当时尚遇上非遗,是中国时尚行业的机遇,也是责任。”
中国社科院教授、研究员魏翔认为,欧洲奢侈品的发展路线可以供国内的非遗时尚参考。在高级定制市场,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包括刺绣、蕾丝、镶嵌等,比如爱马仕、Dior、香奈儿等顶级奢侈品品牌都以手工制作为灵魂。“有的奢侈品品牌本身就是手工家庭作坊出身,主打高端小众市场,慢慢在工艺的基础上寻求时尚、设计,逐渐发展为国际品牌。”目前,有的奢侈品品牌拥有自己的手工坊,匠人地位极高;有的地方则围绕奢侈品,为之提供手工零部件或者原材料,从而形成了时尚手工艺产业带。”
比如瑞士圣加仑小镇,被誉为“蕾丝之都”,当地人口不到8万,但目前生产的纺织品占全球总量的0.5%。据了解,在巴黎、米兰、纽约时装周上,高级定制时装展示的蕾丝与刺绣,很多都来自圣加仑,连香奈儿、迪奥、阿玛尼等奢侈品品牌的设计师们,都格外青睐圣加仑的高级刺绣。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天猫平台上,14个非遗产业带年成交过亿,但主要集中在瓷器、石雕、民乐等类别,时尚类别的非遗产业带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