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师|章子怡:雕刻时光 磨砺诗意|封面专访( 二 )


唯有了解清楚一个人的日常状态 , 章子怡才感觉自己真正掌握了人物的心态 。 这种创作习惯 , 是她从一开始当演员就有的 。 1998年拍摄《我的父亲母亲》的时候 , 她提前去村里住了一个月体验生活;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 , 她提前两个月进行动作训练 。 对于她来说 , 这是演员的必修课 。
除了执导 , 章子怡也在《诗》中饰演了火药雕刻师郁凯迎 。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 , 她向全国劳动模范罗怀聪学习 , 手三个小时就磨出了茧子 , 她每天拎着一桶道具火药回家接着练习 , 醒醒看到那些刀具 , 还拿着小刀一起刮 。 徐立平后来看了电影说 , “动作非常专业 。 ”
雕刻师|章子怡:雕刻时光 磨砺诗意|封面专访
文章图片

《诗》剧本前前后后一共改了几十稿 。 最终定稿时 , 章子怡把剧本拿给张艺谋看 , 他说“非常好” , 她心里才有了底 。 但张艺谋也对剧本提出了一点顾虑:“你从母亲的角度做这个戏很合适 , 但是你知道小孩子是特别难拍的吗?”
这是章子怡要挑战的又一个难题 。
孩子
即使对于成熟导演来说 , 孩子也是很难拍的 , 而《诗》需要用到33名儿童演员 。 但无论剧本推翻了多少遍 , 章子怡始终认定要以孩子视角为切入点 。
前期采访航天人时 , 她听说了太多牺牲在岗位上的故事 , 忍不住代入母亲的角度去思考 , “她明知道自己如果牺牲 , 孩子就没有爸爸妈妈了 , 但还是义无反顾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 为了无数后辈的幸福和尊严 , 甘愿付出一切 。 ”她通过一个航天家庭中孩子的眼睛 , 去观察父母“为家国不畏生死”的燃烧 。
为了选合适的小演员 , 章子怡面试了近500个小朋友 。 执行导演蔡耳朵记得 , “甚至连带女儿面试学校的时候都在物色合适的小演员 。 ”
雕刻师|章子怡:雕刻时光 磨砺诗意|封面专访
文章图片

在选角过程中 , “妹妹”的选角很快就敲定了 。 章子怡第一次见到任思诺就认定了由她出演妹妹 , “她感觉像、样子像 , 说话也像 , 最重要的是她很容易相信一个情境 。 ”章子怡对《博客天下》说 。
但哥哥的选角却迟迟未能敲定 。 章子怡想要一个像《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夏雨那样的形象 , 单眼皮 , 有年代感 。 但一个最符合外形条件的男孩从小学武术 , “特殊的学习环境让他不太容易去释放情绪、去相信眼前的情景 。 ”另一个孩子袁近辉 , 皮肤白 , 外形像个城里孩子 , 但对角色把控很不错 。 指导老师刘天池带着孩子进行了多次情景表演训练 , 但始终定不下来 。
在玩的过程中 , 表演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做一些表演上的训练 , 根据孩子们不同的个性来调动他们在表演上的感觉 。 几个星期下来 , 孩子们黝黑精瘦 , 精力旺盛 , 像那个年代的孩子了 。 尤其是袁近辉变化很大 , 章子怡最终定下由他饰演哥哥 。
雕刻师|章子怡:雕刻时光 磨砺诗意|封面专访
文章图片

任思诺只有5岁 , 拍着戏时不时就想“找真妈妈”、想吃冰棍 , 记词能力也有些弱 。 只要台词超过两句 , 她必定会忘记前一句 。 章子怡让编剧尽量精简了妹妹的台词 , 但拍摄时依旧有困难 。 令工作人员印象深刻的是章子怡的耐心:她可以一遍遍地示范 , 演上十七八遍 , 温柔地等思诺记住 , 然后竖起大拇指夸奖 。
而思诺这个孩子哭戏特别了得 , “因为她很容易相信那个情景 。 ”与之相反的是饰演哥哥的袁近辉 , 他年纪稍长一点 , 已经明白自己在演戏了 , 也因此不容易入戏 , 流于“演”而失于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