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爷爷的对子本

【所幸|爷爷的对子本】每次搬家 , 就像一次清零 。 新家将旧物什几乎都挡在门外 , 但是爷爷的对子本是个例外 。
对子本A4大小 , 线装 , 毛头纸 , 一寸厚 。 纸张在岁月的风雨中泛黄 , 封面业已发黑 , 爷爷的名讳“韩维聪”三个字更是模糊不清 。 用硬纸重新做了个封面 , 更凸显了老旧 , 如一个耄耋的老者 , 突然披上一件新衣 , 与左右的书籍格格不入 。
在我很小的时候 , 爷爷就去世了 , 他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 , 他外地学徒、经商的经历 , 拙于农活、擅长厨艺等都源于爸爸妈妈的琐碎回忆 。 但是 , 他是我的爷爷 , 自然奢望与之心灵对话 , 却渺不可得 , 所幸他留下了这本对子本 。
对子本是爷爷用工细小楷誊录的 , 印刷体般工整 , 又飘逸舒展 。 上世纪八十年代 , 每到年关 , 爸爸都会放下炕桌 , 摊开对子本写春联 。 街坊四邻坐在炕沿上 , 吸着纸烟 , 帮爸爸按着红纸的边角 , 在飘着肉香的空气里 , 一边追慕爷爷字的漂亮 , 一边赞叹对联的内涵 , 同时挖苦一下某些对联的浅薄 。 实际上 , 爸爸的毛笔字功力跟爷爷无法相比 , 但爸爸依旧要忙到年根 。 后来甚至赶鸭子上架 , 让我写了几年 。 所幸后来集市上开始贩卖现成的春联 , 我的窘状终于得以结束 。
爷爷的书法是精妙的 , 对联的内容更是精粹的 。 我喜欢上了那一副副来自遥远时代的对联 , 揣摩其中的语言、对仗、典故 , 琢磨参详 , 以《对联中的文化》《对联中的语文知识》为题发表在杂志上 。 我写了4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 , 最中意的就有这两篇 。
我的祖辈从山东逃难到河北 , 非显赫家族 , 无傲人资产 , 所幸爷爷顽强谋生 , 养育了一个大家庭 , 而且不忘练好书法、习得文化 。 “诗书传家”是多么让人神往的啊 , 虽然多数家庭都无法企及 。 但爷爷一笔一画精心书写、浸濡过的对子本 , 爸爸也一定品鉴过 , 现在则传给我去领受教益 。 一代一代人的联结不仅仅是血缘的 。 爷爷留下这个与后人精神对话的媒介 , 于我而言即是煌煌的精神财富 , 爷爷与对子本同在 。
今后难免还会搬家 , 不管搬到何处 , 我都会置办一个书架 , 放上钟爱的书 , 在这些书的C位 , 恭恭敬敬地摆上爷爷的对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