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批#故事·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

横批#故事·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
文章插图
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王人天老吴是富源后所人,叫啥名字,我记不得了,但是他这个人,我永远记得,因为从认识他起,只要我还在街场上卖对联,他家的对联就是我写。尽管社会发展,那些印刷的对联许多,可他就是不要,只要我写的对联,按他的话说:那些对联不着实际,千篇一律,不能体现他家的实际,不能表现他们心里的要求。横批#故事·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
文章插图
认识他,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当时,早已改革开放,农村也早已下户,人们都在朝经济的发展上狂奔,我毕业后,赋闲在家,无所事事,看着别人那么发展,自己也想有所贡献,也想为自己赚几个钱,就仗着自己学过书画,字还可以,文学也有点功底,就跟着村子里卖画帖对联的人走进了腊月卖对联的队伍。我们村有几个写字的前辈,年年在街场上卖对联,受他们的影响,加之后来的发展,曾被外地人戏称为画帖村或是对联村,不信,走进当时附近一百里的街场,凡是腊月卖对联画帖的,不用问,人家就认定是英角沟人。当然,不是说所有卖画帖对联的人都是英角沟人,但是,可以说在附近的一百里内的乡街上有三分之二不到的人是我们村的,这就难怪人家那样称呼了。横批#故事·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
文章插图
那年,我在后所乡街上摆摊,摆在一家人的房子侧旁,老吴就在我的旁边。他理发没有房子,一把椅子一条围巾一条围裙一把剃刀街上一顿一站就咋呼开了,但是由于人的豁达、手艺精良以及是本地人、人熟等关系,生意一直很不错。我摆在他旁边,风朝他那边刮来,也就是说他处于上风口,于是我这里就遭了殃,那些理的碎发,被风一吹,全都跑到我的墨碗里和对联画帖上,让我既嗅那种汗臭气又睁不开眼睛还难于工作。我跟他商量,请他朝后移移,避开风口,减少碎发朝我这边扑,可他欺我是外地人,说话还硬硬的,不愿意移动。见这样,我只好甩甩头,无可奈何,忍受着进行我的工作。说来也是大家的照顾,或者说是大家对我的偏爱,找我写对联的人围了起来,让我忙得不可开交,父亲与妹妹只顾得上出售和收钱,我埋头急写,根据不同要求,现编现书,一天下来,竟写了一刀多纸。中间累了,借伸手臂的时候偶然闲顾,他已然悄移到后边的墙角下,一边理着他的发,一边还微笑着看看我这里。我微笑了一下,也顾不得许多,还是忙我的了。横批#故事·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
文章插图
傍晚的时候,街上的人已散得差不多,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时候,他来了,要我为他写一副理发的对联。我说:“好啊。”于是顺手将一副艺业方面的对联稍作改动,写给了他,没想受到他大加称款,说“就是这样的对联符合。”当时,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一剪剪开千年运”,下联“两手搂进四方财”,横批“开门招财”。也许这正符合改革开放后,人们急想发家致富的心理,才受到他的亲睐。横批#故事·给理发匠老吴写对联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数年,在那里我受到他多方照顾和帮忙,也曾到过他家,当然了,他家的对联是非我写不可,因为其他的,他都不要。这样一来,我也不可随便填塞责任,每年都得为他别出心裁地写上一副理发对联和其它一些门对。曾给他写过的理发对联有:“头上剪去长长短短;手底挣来富富裕裕。横批:理发富家”,“头上功夫了得;手下技术精妙。横批:精艺求财”,“剪去陈年烦烦琐琐;行开新春顺顺利利。横批:万事大吉”,“过去往事一剪除;新春财运伴貌新。横批:财运开旺”,“刮胡须剪碎发喜笑颜开;迎新春行艺业纳财运旺。横批:福运临头”等等这些对联,也倒不失为对我大脑的一种开发,也是为社会的一种贡献,何况那还是文化在我笔下的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