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太泪奔了( 二 )


在大学里 , 路遥的生活是很简朴的 。 同学白正明说 , 一身灰的卡服是路遥经常的礼服 , “老三样”(白、黄、玉米发糕)吃饭后一碗开水冲菜汤是他很喜欢的美味佳肴 。
“儿子上大学前靠家里 , 上大学后靠的是林达 , 林达是北京人 , 家里境况好 , 在经济上给了儿子很多接济 , 就连背到学校里去的被子和褥子 , 都是林达给准备的 。 ”
路遥的养母李桂英老人说 。
路遥的《人生》在全国获奖时 , 他那时身无分文 , 连他到北京领奖的路费都是给四弟王天乐(当时《陕西日报》采访人员)借的 。
路遥曾与朋友说过 , 《平凡的世界》那点稿费 , 还不够他那几年抽烟的钱 。 最后茅盾文学奖的奖金除了应酬文学界的朋友 , 就是还债 。
王天乐曾经回忆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景:
“路遥在电话上告诉我 , 去领奖还是没有钱 , 路费是借到了 , 但到北京得请客 , 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送人 , 让我再想一下办法 。 ”
这些事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多么的不可思议……一个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 没有路费去领奖 , 更没有钱去买自己写的书!王天乐告诉他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 , 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 他找不来外汇 。
当时 , 路遥只说了一句话:日他妈的文学 。
路遥在陕北农村有两个家 。 四个生身父母和养父母 , 还有众多兄弟姊妹 , 这些都需要他一一的帮扶和赡养 。
人怕出名猪怕壮 , 更何况还有故乡的人们 , 远亲近邻 , 七舅八姑 , 哪个乡下人遇到难处 , 能不向这位出了名的同乡作家伸手?在城里路遥还有小家 , 但是他不善精打细算 , 日子过的极为窘迫 。
那时的路遥也为改变自己经济情况作过不少努力:为了赚钱 , 他还炒过股 , 甚至开价5000元给企业写报告文学 。 但换来的5000元稿费 , 却是在路遥病倒昏迷后才拿到的 。 在他去世后只留下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 。
|最真实的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太泪奔了
本文图片

路遥故居
02
仕途的失败与留恋
路遥七岁离开亲生父母过继给伯父 , 养母靠着乞讨供养他上中学 。 家人希望他能够谋得一个公家人的身份 , 脱离农村进入城镇 , 进而出人头地、建功立业 , 赢得人们的尊重 。
但时代好像为路遥提供了一条更加快捷、轻松的道路 。 他在“清理阶级队伍”的政治运动中被罢免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职务 , 在1969年年底被彻底赶回老家郭家沟村务农 。
这个只有二十岁的路遥难以承受这种风云突变的打击 , 他哭了 , 哭得肝胆欲裂……他的干姐、作家刘风梅曾看到他在冬天穿一身白 , 白裤、白衫、白腰带 。 后来问他为什么穿一身白?他说他是给自己戴孝 。 这足以说明这种政治仕途的无望给他带来的刺痛 。
路遥是在政治仕途被堵死的情况下才决心从事文学创作的 , 但是他本人一生都没有放弃政治 。
这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且不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大段引用《人民日报》等官方报纸的社论 , 也不说这部作品中对各级官员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 , 就说路遥把孙氏三兄妹的爱情写成都与高干子女有关、孙氏三兄妹的爱恋者和竞争者的父亲无一例外都是官场上的高官大官(而不是金钱上的富有) 。
这样的安排 , 似乎印证了路遥看重的更多是社会地位、社会身份 , 而不是财富;潜意识里也流露出他对高官显贵的认可和渴望 。
陕西作家贾平凹在《怀念路遥》一文中也曾写到 , 在延川的一个山头上 , 他(路遥)指着山下县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