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实的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太泪奔了( 六 )


这时候的路遥其实也负载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 他无法忘记与他的文学教父柳青的一次谈话 。
柳青说 , 从黄帝陵到延安 , 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 , 需要一天时间就够了 , 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体裁的伟大作品 , 是不好给历史交待的 。
而他这辈子也许写不成陕北了 , “这个担子你应挑起来” 。 路遥一直为此而感动 。
而当时 , 有一种论断 , 认为《人生》是路遥不可能再逾越的一个高度 。 可争强好胜的路遥很难承认《人生》就是他的一个再也越不过的横杆 。
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 , 不足以安慰像他这样怀有远大抱负的灵魂 。 他要完成最尊敬的文学教父对他的嘱托 , 在更大范围和格局上 , 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 。
于是 , 路遥背着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开始了他文学的远征 。 这又是一次挑战 , 他要用他的青春、他的生命做赌注去制作属于他自己的鸿篇巨制!
《平凡的世界》这座辉煌艺术大厦 , 路遥建造的并不轻松 。 第一部全部完稿了 , 过去发表过他的作品的一些刊物(都是些有影响大刊物) , 把这部作品看过后 , 纷纷都给他退稿了(大多认为不适应时代潮流 , 属老一套“恋土”派) , 辗转了几个编辑部 , 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表示愿意发表 。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问世之后 , 路遥没有赢得掌声与喝彩 , 相反却遭遇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棒喝 。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是路遥的挚友 , 据他回忆:
“1986年的冬季 , 我陪路遥赶到北京 , 参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讨会 。
研讨会上 , 绝大多数评论人士都对作品表示了失望 , 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长篇小说 。 ”
很多评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人生》而言 , 是个很大的倒退 。 呕心沥血创作的一部长篇 , 居然没有得到“主流”的认可 , 路遥的心情灰暗到了极点 。
回到西安 , 路遥去了一趟长安县柳青墓 。 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 , 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 , 放声大哭 。 有谁能理解路遥众人皆醉唯他独醒的悲怆呢?
在当时中国文学运动中陷入孤立境地的路遥 , 对此还是有充分的精神准备 。 因为他坚信 , 孤立有时候不会让人变得软弱 , 甚至可以让人在精神上变的更坚强!
路遥对白描说他要继续写下去 , 写第二部 , 写第三部 。 可就在抄写《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时 , 路遥本来没有恢复好的身体再次出现了问题 , 吐了血 。
他告诉王天乐 , 说这辈子是没吃没喝 , 还打了半辈子的光棍汉 。 王天乐让他立即停止第三部的写作 , 并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
路遥说 , 他已经考虑好了 , 他要用生命去结束《平凡的世界》 。 是啊 , 他不想让自己的文学梦想同肖洛霍夫、柳青一样因生命突然终止而成为残破的遗憾 。
六年的文学远征 , 流血、流汗 。 《平凡的世界》终于在他顽强毅力支撑下圆满完成 , 并一举夺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
这曾经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 , 具有博大恢宏“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 , 应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 。 但此时的路遥已明确感觉到了死神的侵袭 , 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 。
这位原准备站在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发表演讲的作家 , 又坚持完成了不朽的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 , 而后带着未竟的事业 , 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 。
06
路遥故去
|最真实的路遥与《平凡的世界》,太泪奔了
本文图片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 , 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 , 消化道出血医治无效 , 走完了他平凡而又悲壮的人生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