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读书 | 谛视光的中心,那一片寂静——在《四个四重奏》里观听艾略特的艺术( 二 )


至于何谓听觉想象力?答案既在艾略特的诗里,也在他的论文《诗歌的用途》中:
听觉想象力是指这种对于音节和节奏的感觉,它能朝下穿透思想和情感的意识层面,使每个语词充满活力,它能沉入最原始、完全被遗忘之处,它能回到原初并把一些东西带回,它能追寻开端和终结。
由此,从艾略特和他的《四个四重奏》身上,加德纳总结出大诗人以及伟大杰作的独特之处。
艾略特认为“诗的幼芽是在音乐厅里得到催生茁长”,而“节奏感和结构感”是诗人最接近音乐的特质。《四个四重奏》有《荒原》中交响乐的丰富,也有室内乐的美感,表面的自由和内在的严谨琴瑟和鸣融为一体。加德纳在这部诗作的四个篇章之间观听出同四重奏乐章的联系,这既体现在结构形式上,也反映于节奏与韵律的起伏变化;诗歌中对意象的运用,意象的反复出现时刻让我们想起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另一方面,虽然艾略特的诗一向以晦涩神秘、引经据典和强烈宗教性著称,很多读者更视之为畏途,但加德纳认为艾诗之难解,主要在于主题性质。而在开满繁花之园的《四个四重奏》中,艾略特努力走向更广的读者与之交流,语言更明白、晓畅、清晰和光明,这也显示他风格和艺术手法在晚期发生了显著转变。如果将此诗同《荒原》对比,不难读出这一变化。
掩卷,在“四重奏”的余音里想起2001年勇夺柏林金熊奖的美国影片《深知我心》(Wit),片中抗癌女主角薇薇安有位大学导师——阿什福德博士,老教授的原型正是此书作者海伦·加德纳,只是在片中响起的是多恩的诗,而非艾略特。可惜影片上映时,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学术生涯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加德纳已驾鹤西去十五载。
由此不如再把目光转向另一部德国经典影片《罗拉快跑》,里面引用艾略特的一句名言作主旨,或可作为艾略特的创作乃至此书作者学术之涯形而上的总结:
我们不应停止探索,
在一切探索的尽头
我们会到达起点,
并头一回了解这起点。
(作者系图书编辑,德、英文自由译者)

作者:程卫平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