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每到一家公司工作久了,就有辞职感觉?你不是能力少,而是格局小( 二 )


几个回合下来 , 终于发现自己的能力 , 已经不能满足你的野心 , 便想着通过工作岗位的调整 , 来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 。
4.外界诱惑人在犹豫不决时 , 最容易被外界力量所驱使 , 尤其是当你个人潜在的想法与外界给出的条件不谋而合时 , 很可能就达成了冥冥中的“正合我意” , “天助我也” 。
比如 , 当你一直不满于当下月入8000的工资额度时 , 突然有一天 , 有一个月入过万的就职岗位向你招手 , 此时的你则是大概率前往 。
由此能够看出 , 工作几年因种种原因想到过辞职离开 , 或许你我都曾经历过 , 但想法归想法 , 现实归现实 。
一有想法、乃至看似正当的想法 , 便直接化为行动 , 并不能成为明智之举 , 甚至会成为一种草率 。 那么 , 如何做才能更稳妥一些呢?
三、摆脱这一无奈的结局 , 需要放大你的格局解决问题时 , 我们常常不屑于就事论事 , 原因就在于我们这样做 , 依然是站在“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这样的局部位置 , 掉到了狭隘的问题自身的窠臼当中 , 很难找到根治的方法 。
而摆脱这一处境的最好方式就是跳出来 , 站到高处 , 拥有可以俯视的站位 。 此时 , 对问题本身才会看得更清晰 , 解决起来也相对轻松 。

近一段时间 , 一直在研读邢群麟所写的《你的格局决定你的结局》这本书 , 书的题目就侧面点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想要好结局 , 必有好格局 。
提及格局 , 似乎有一种很高大尚的感觉 , 让人不由地同“人格”、“逼格”等联系在一起 。 实则 , 所谓的格局 , 既不是一句口号 , 也决非一口鸡汤 , 最直观的解释 , 就是我们的认知层次 。
换句话说 , 当一件事情发生 , 别人只知其然 , 但你还知其所以然 , 那么 , 你的格局就高一些 , 就大一些 。 认知层次越高 , 见得的风景越多 , 总是渐进向上 , 这也是格局的固有特点 。
放到职场当中 , 改变“工作几年便有辞职离开”的想法 , 显然要从提高我们的认知层次上下功夫 。 而从这本书第一章节《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 , 而是格局》中 , 就可以从中看到3点启示:

第一点 , 世界那么大 , 别只是看看 , 目标要高一些这句话 , 正如同就任一家公司的职位 , 别只是干起来 , 就算了 , 这样无疑于开始就视起点为终点 , 而是要干好 , 干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才可以 。 有这样的认知站位 ,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
文中 , 作者举了一位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李想 , 只身创业 , 大获成功的正面例子 。
2000年 , 李想创建泡泡网 , 2001年 , 在公司未从石家庄转向北京时 , 之前的个人网站已经让他赚了不少钱 。 倘若就此止步 , 那么日后的衣食无忧 , 吃穿不愁 , 则是一种必然 , 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成问题 。
但思索再三 , 李想还是从当下安于现状的处境当中跳了出来 , 将公司移到北京 , 扛过短暂的危机后 , 由他担任的北京泡泡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 在2005年的纯利润已1000万 , 市场价值达2亿元 。
同时 , 作者又列举出一位名叫李刚 , 安于现状 , 终被辞退的例子 。 李刚入职不久 , 因个人业务能力突出 , 第一年便被提拔为财务部经理 , 第二年就任首席财务官 。
本来公司的CEO也在等着他 , 但上任后 , 他的工作热情却一落千丈 , 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享乐上 , 结果 , 在原有岗位驻足不到1年 , 便被辞退 , 一切归零 。
正所谓 , “取乎上 , 得其中 , 取乎中 , 得其下 。 ”倘若将目标定得很高 , 取乎上 , 至少也会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