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这些在上海展出的日喀则壁画,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存在

雪域高原西藏 , 有无数灿烂的文化 。 精美的壁画和造像 , 隐藏在静谧的庙宇之中 , 震撼着每一个造访者的心灵 。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 也是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的第27年 。 徐汇艺术馆历经两年时间精心筹备“妙像焕彩 化境入微——西藏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专题展” , 于11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 。
艺术|这些在上海展出的日喀则壁画,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存在
文章图片

展览第一天对观众开放 , 迎来不少认真观展的观众 。
“这些辉煌的壁画 , 在上海几乎不为人知 。 ” 徐汇艺术馆策展人唐丽青说 , 日喀则地区萨迦寺、夏鲁寺和白居寺都有辉煌的壁画艺术 , 但即使是涉足西藏的旅行者都对其知之甚少 , 在上海更是几乎没有展出过 。 对于大多数人 , 它们是完全陌生的存在 。 举办这次展览 , 主办方既是希望将西藏精美的壁画带到上海观众面前 , 也希望以藏汉艺术交流为切入点 , 将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不同文化交融的历史通过艺术方式呈现给大家 。
系统展示日喀则13-15世纪辉煌壁画艺术
一提到藏族绘画艺术 , 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唐卡 , 但能够来到上海展出的古代唐卡多为晚期的作品 。 事实上 , 在藏族古代艺术史中 , 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的壁画被学界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绘画杰作” , 这些精美作品对于普通观众甚至艺术专业人士来说都十分遥远和陌生 。
徐汇艺术馆用了两年时间 , 多次前往西藏日喀则地区实地考察 , 翻阅数百万字的文献资料 , 对当地珍贵的壁画遗存进行了专题梳理 。
艺术|这些在上海展出的日喀则壁画,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陌生的存在
文章图片

展览以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风格的流变为主轴 。
展览以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壁画风格的流变为主轴 , 以汉地艺术技法和图像元素的融入为辅轴 , 解读这些古老壁画的绘制过程、构图、用色、线条及其变化等等 , 展现藏族绘画在吸收大量汉地艺术的基础上 , 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 。
同时 , 展览中还融入了凉州会盟、汉藏工匠交流、江孜保卫战等历史故事 , 延伸出更加丰富的历史图卷 , 激发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 。
进入展览现场 , 整墙的壁画扑面而来 , 令人叹为观止 。 为了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 徐汇艺术馆特地还原呈现了白居寺吉祥多门塔第二层第十六间 。 吉祥多门塔是白居寺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 , 全塔共76间佛殿 , 每一间都绘满了精彩的壁画 , 共绘塑了近三万身佛像 。 塔内壁画艺术造诣颇高 , 这次在这间1:1的复制殿里 , 观众能够对当地的空间有更加真实的体验 。
虽然展览所使用的都是高清图片 , 但却给观众提供了难得的近距离接触这些壁画细节的机会 。 很多壁画隐藏于寺院 , 光线昏暗 , 或是位置无法靠近 , 即使观众在现场 , 也很难看清其中的细节 。
为了能让观众看到更多、更精美的壁画 , 徐汇艺术馆还专门定制了一本特大开本的图册 , 每页长685mm、宽500mm , 共400页 , 方脊精装 。 整本图册几乎涵盖了目前留存的西藏日喀则地区13-15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壁画 , 从排版到印刷都是由设计团队精心构图制作 , 经过了几十稿的反复推敲修改 , 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出壁画原本的色彩与张力 , 是国内极其少见的收录数量多、图像记录真、印制质量精的一本西藏壁画集成 。
在展厅的一层 , 主办方特意切割出一个小区域 , 打造成了一处“白盒子” , 用来放置这本独一无二的图册 。 观众可以预约进入 , 每人观看时间为1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