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三星堆对话古遗址·石家河遗址① | 庞大恢宏的史前古城( 三 )


文章插图
石家河陶器上发现的刻画符号
三星堆#三星堆对话古遗址·石家河遗址① | 庞大恢宏的史前古城
文章插图
石家河出土陶器
光是残次品就已超过200万只,从这里所产出的红陶杯的总量更是惊人、难以估算。生产如此数量庞大的红陶杯,显然不只是为了满足石家河先民们使用,很有可能具有商贸功能,与周边聚落进行交换。在徐同斌看来,这也正反映出当时已经存在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这是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在石家河古城外,还有着“配套建筑”。位于石家河古城西城垣外、古城正西方,有一座人工堆筑的方形台地,南北长110米、东西宽130米,被称为印信台遗址,应当是当时的古城配套的祭祀专用区。据介绍,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100余套瓮棺遗存,包括盖鼎、扣碗、立缸等,此外还有将红陶缸排列有序、相互套接的套缸遗迹。这些陶缸均为夹粗砂红陶,器形以宽折沿深腹小平底缸为主,上面刻划着不同符号,有些类似于镰刀、号角、杯子,或许这正是文字起源之前,人们以此来传递某种讯息。
在方勤看来,这样一个大体量的完全由人工堆积的方方正正的台地,在当时也必然耗费了不少的人工成本,可见这在石家河人心中,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
“印信台所发现的套缸遗存,最长的有30多节、9米多长。通过对套缸的形制、纹饰、成分、上面刻画的符号等进行分析显示,这些套缸来自于几个不同的生产场所,同时,套缸直接存在着打破的早晚关系,表明这里进行的祭祀活动是不同的人群参与、不同时间进行的结果。”方勤说。
方勤介绍,石家河聚落遗址遗存丰富,既拥有同时期长江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址,又有大型的居住址,同时还有印信台这样的大型祭祀遗址和三房湾遗址大型的制陶作坊。正是从聚落功能的专门分区和出土遗物的等级及丰富等多方面分析,石家河遗址可以被视为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中心,具有文化引领与文化辐射的重要地位。
三星堆#三星堆对话古遗址·石家河遗址① | 庞大恢宏的史前古城
文章插图
石家河祭祀台复原场景
史前玉文化又一个巅峰,与其他文化圈存在丰富交流
早在1955年,考古人员在石家河城外东南方向的罗家柏岭遗址,发掘出一批玉器,制作精美,其中包括一件“团凤”造型的玉器,被收藏在国家博物馆中,被誉为“中华第一凤”。
由于技术条件有限,考古学家们没有技术手段进行准确测年,复杂又细致的雕刻技艺、栩栩如生的造型,让当时的考古学者们误以为这件玉凤应当来自于西周时期。后来,随着石家河遗址考古的持续进行,这件玉凤的年代被修正——来自于距今约4000年前。
更令考古学家震撼和惊叹的,是2015年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意外发现了9座瓮棺葬,出土了240余件随葬玉器,造型丰富、制作精美、技艺高超。
在天门博物馆中,采访人员看到,陈列在这里的在谭家岭遗址所发现的玉鹰、玉虎、玉蝉、玉璧、玉环、玉璧、玉璜、玉珮等,体量较小,但玉质很好,器型非常精致,使用圆雕、透雕、浅浮雕、减地阳线刻等多种技艺,代表着当时中国玉器文化的又一个巅峰。更为重要的,是还发现了玉人头像,这是当时代表着最高等级的玉器,填补了过去在玉敛藏登记划分上的缺环。
三星堆#三星堆对话古遗址·石家河遗址① | 庞大恢宏的史前古城
文章插图
石家河遗址群沙盘模型
“石家河遗址所发现的玉器绝大部分都是本地铸造的,全部来自于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肖家屋脊文化时期(后石家河文化时期),这是石家河文化的突变与衰落期,石家河文化面貌发生了很重大的变化,例如出现了大量的此前未见过的来自于中原地区的瓮棺葬,而曾经这座庞大的石家河城也已经不再使用,但这些玉器的出现,说明当时依然存在着发达的手工技艺。”方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