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南|《蒙特雷随笔》:“真正的故乡其实并不存在”( 三 )


翻译怎么学?
作为一个翻译家 , 叶子南在文集中多次谈到翻译怎么学的问题 。 在他看来 , 当然可以买一本谈技巧或说理论的书 , 边看边学 。 不过 , 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 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在 “误中悟、错中学” 。 技巧甚至理论看一点并无不妥 , 需看得“得法” , 也能如虎添翼 , 但只是邯郸学步 , 就难免被羁绊 。 很多教程之类的书总是用理念引导 , 规范多于示范 , 而对初学者来说 , 对实际翻译的分析更有效 。 他的这些观点我十分赞同 , 像我这样自学英语出身的 , 记忆中没有看过一本翻译理论书 , 就摸索着开始翻译了 , 然后在翻译的实践中 , 再看些理论 , 慢慢从领悟中再学习 , 提高 。
不过 , 他在“简评汉译本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版本在中国的翻译出版无疑是可喜的事)引用的一些诗歌翻译 , 我却有些不同的想法 。 如在辜正坤译的《哈姆雷特》中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一段译成了这样 , “苟活 , 还是轻生?此问愁煞人 。 /莫道是苦海无涯 , 但操戈奋进 , /终赢得一片清平;或默对逆运 , /忍受它箭石交攻 , 敢问 , /两番选择 , 何为上乘?”
我没读过太多的翻译理论 , 但在我看来 , 这段译文至少有两个问题 。 一是对原文的把握、翻译得不尽精准 , 如“苦海无涯”在原文中是“一片汪洋似的麻烦[或问题]” , 此外 , “苦海无涯”在中文字面意或联想引申意上都与原文有较大的出入;“终赢得一片清平”在原文中是“通过反抗 , 来终结这一切麻烦” , 译文中的“一片清平”似是无中生有 。 二是译文半文不白 。 英国批评家李维斯(F.R.Leavis)曾强调过 , 诗歌一定要用活生生的(或鲜活的)语言来写 。 卞之琳先生就用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把这段独白的第一行译成了 , “活下去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莎士比亚这一段并不押韵 , 辜正坤或许是硬要押韵 , 才采取了这样的译法 。 我们前面提到过 , 每个读者——也包括译者 , 都会因自己不同的经历 , 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 , 在翻译中有不同的取舍、追求 。 这一方面也是我要求教于叶子南先生的 。
撰文|裘小龙
编辑|张进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