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源流史|《世界哲学源流史》英国经验主义之五:乔治.贝克莱3( 三 )


从欧洲哲学史上各种流派或各代表性作家的发展情况看 , 有些流派或人物重在当时 , 影响也在当时 , 比如培根 , 他对欧洲近代哲学后来的发展 , 就影响不大 。 有些流派和人物的影响 , 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充分显示出来 , 例如莱布尼茨 。 那么 , 对于后者 , 人们就说他们的学说具有超前性 。 所谓超前性 , 其实反映的只是社会现实对所需理论的一种选择时序 , 并非那些后生影响的理论就比别的理论高明 , 不过社会对它们的需要来得晚些而已 。 比如中国的孔子 , 他的学说 , 在他生前就不受重视 , 他死后 , 还受到奚落 , 甚至让秦始皇放一把火 , 烧得好不凄惨 。 但到了汉武帝时代 , 不但成为显学、官学 , 而且地位独尊 , 不可一世 。 这种现象从理论生成、发展的角度讲 , 就是应该承认不同理论流派和体系同存共在的合理性 , 承认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才符合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必然发展过程 。
贝克莱哲学作为经验主义哲学之一种 , 其谬误之处 , 自当扬弃 , 其价值也理所当然会得到承认 。 何况说 , 历史对昔日哲学思想的选择 , 也有不同的倾向性变化 , 理性或转化为非理性 , 重归纳又有转化为重演绎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荣到极时是衰时 。 只是要记住 , 理论可以回归 , 历史不能逆转 。
哲学是一门追本寻源的学说 , 它不但要研究人生智慧 , 而且要研究世界的本源、人的本源、物质的本源和存在的本源 。 但并非每个哲学家都必然如此 , 更不是每部哲学著作都该用这个公式去套 。 贝克莱并非没有对世界提出看法 , 只是他的那些看法不出宗教神学之天地 , 多是些平庸之见 。 但他的以"存在就是被感知"和"物体就是观念的集合"为支点的哲学理论 , 确实对西方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产生启迪和促动作用 。
比如西方现代语言分析学派 , 就将贝克莱看作一大思想前驱 。 现代语言分析学派 , 一改旧说 , 重视对语言结构的共时分析 , 不再对传统的历时分析发生兴趣 , 换句话说 , 他们是要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分析语言 。 这当然与传统哲学和语言学发生冲突 , 然而它有自己存在的历史根据 。 语言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 , 找出它产生的原因固然重要 , 弄清它自身的结构关系同样重要 。
类比于人类而言 , 找出人类的起源固然是惊天动地的大发现 , 而弄清人本身的活动机制和规律也同样是一门意义非凡的大科学 。 唯其如此 , 从人的感知入手的贝克莱哲学才特别容易被许多现代哲学流派所青睐和推崇 。
其实未止哲学而已 , 比如西方绘画史上的印象画派 ,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感知画派 , 又比如电脑运作系统尤其是它的软件 , 也是一种感知系统 , 机器人不需要弄明白世界的起源 , 它只是要在特定的信息范畴之内完成自己的动作也就够了 。 "存在就是被感知" ——电脑如是说 。 "物体就是观念的集合" ——倘若我们将观念一词改为信息二字 , 也一定会受到机器人的欢迎和支持 。
贝克莱哲学 , 就其体系而言 , 他的立论基础有误 , 就其思维方式而论 , 确有独特的存在价值 。 但问题不在这里 , 问题在于 , 如果去掉了他的立论基础 , 他还能完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吗?缺点常是优点的影子 , 将二者全然分开 , 实非本作者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