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鲁峻,画笔中蘸满西宁情
央广网西宁11月29日消息(采访人员滕萌)青海本土美术家鲁峻先生 , 怀着对故乡深厚的感情 , 孜孜探求中国白描画创作真谛 , 以独特的形式 , 再现了西宁作为丝绸南路通道的民俗民风 。 作为手绘古道风韵 , 鲁峻先生的白描作品有虚有实 , 虚中有实 , 真实录史 , 艺术再现古城西宁的历史变迁 。 这是他对生活的记忆重现的结果 。 无疑 , 这为一位美术家平添了由感而发的诚挚的情感色彩 , 这是直面现实生活的收获 。
人们所认知的丝绸之路 , 是经武威、张掖、敦煌一线直通西域的主干道——河西走廊道 , 这一路被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体夹峙 , 平坦地带狭长 , 是一条线 。 而在祁连山以南的青海省 , 丝绸之路青海道则是网络状分布 , 历史上的吐谷浑、唃厮啰时期 , 这里具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
视频:鲁峻先生书画作品集(节选)(央广网采访人员滕萌剪辑制作)
鲁峻 , 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 , 曾在北京电影学院美术设计系进修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 ,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 曾任青海电视台副台长、主任编辑 。 从小酷爱美术 , 保持着纯净的艺术信念和执着的艺术追求 。
文章图片
鲁峻先生正在绘画创作(央广网采访人员滕萌 摄)
随着西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老西宁的老城墙 , 老街道、旧商铺相继被拆除 。 城市的不断扩大是时代前进的脚步 。 鲁峻先生力求用通俗的写实手法 , 艺术地再现了古城周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年复一年 , 手绘成三幅纸本白描长卷画《西宁古城古韵全图》《西宁城隍庙图》《西宁文庙图》 。 而第四幅纸本白描长卷画《丹噶尔古城》也在创作中 。 五十多年的学习探索 , 鲁峻先生深谙绘画美学理念 , 熟悉影视剧创作技巧 , 生活积累深厚 , 白描技法娴熟 , 这为他白描长卷画创作打下深厚的基础 。
文章图片
鲁峻先生平时作画的工作台(央广网采访人员滕萌 摄)
鲁峻先生认为白描画造型要符合历史的、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 从容地表现物象神韵 , 必须善于用线描起伏顿折来造象传神 , 画出作品的质感和时代风貌 。 他在构图中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情境之间的关系 , 大胆地吸收了拍摄电视剧时所学到的技巧 , 从画面的细节处出发 , 让每个人物和谐统一 , 层次分明 , 互为互应 , 互相衬托 , 突出主题 , 组成一幅幅古城民俗民风的画面 , 引起观者感情上的共呜和互动 。
鲁峻先生回忆说:“我挚爱自己的家乡 , 从记事起 , 跟着奶奶就遍览西宁古城各种庙会、祭祀、商市、小吃摊、游园多个场景 。 每当回想起童年生活 , 眼前不断浮现出雄伟的城墙 , 高大的城门楼 , 过北门大河去北山寺的皮筏子 , 南禅寺的庙会 , 城内寺观的古建筑群 , 四合院里的喜怒哀乐 , 耳边不断传来熟悉的吆喝声和曲儿的弦子声 , 处处闻到那时的生活气息 , 脑海里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 ”对这些地方包含的市井内容和特色 , 有着鲜活而又深刻的记忆 , 而这些无意识中渐渐积累起来的日常生活的零碎记忆 , 经过数十载的心灵发酵 , 通过搜集、采访、整理 , 最终成了厚积薄发的艺术创作冲动 , 成就了鲁峻先生的宿命 , 从而产生了长卷白描画 。
鲁峻先生时常在问自己 , 回眸自己的过去要在身后留点什么?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 , 也为了给后人了解老西宁旧事的风貌提供了一个形象化的资料 。 鲁峻先生将西宁古城的历史风韵跃然纸上 , 呈现出昔日西宁古城的繁华景象 。 在他的作品中 , 每幅画都富有画的生命和灵魂 , 画中有赶集的、买卖的、闲逛的、听曲儿的、饮酒的、喝茶的 , 聚会的、骑马的 , 剃头的、搬运货物的、挑水的……总之 , 西宁市民生活曾经有过的内容 , 如今依然继续的项目 , 几乎一样不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画卷中······
- 笔力#国画新锐|他的山水画笔力骄劲,墨色浓重,恰如岭南热烈的天气
- 彩铅#这是什么“神仙画笔”?居然能画出彩色渐变的初音未来!
- 眼妆@画师展示出画人物眼睛的专业画笔,这下可以给自己画不好找理由了
- 画家#画笔绘制冬奥景 沪上农民画家迎冬奥
- 内蒙古@通讯:内蒙古画家陈晗晟:35载墨海泛舟,画笔绘就乡土中国
- 抗疫工作者#北仑一画家为抗疫工作者作画 用画笔记录平凡英雄
- 田园风光画@他用画笔,勾勒出一幅幅唯美动人的田园风光画
- 专访|将通过画笔传达冬奥之美——专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祁海峰
- 老师&美术生又“作妖”,不用画笔也能作画,老师这神操作我给满分
- 女画家@女画家玛丽亚·伊利耶娃画笔下的美丽多彩的女性肖像和精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