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名师巨匠们晚年的笔墨造化( 三 )


不过 , 明显存在于八大山人后期作品中的 , 是与他年轻时完全不同的笔墨意境 , 运笔用墨速度放慢许多 , 笔墨的力透纸背感筑就的用笔高度 , 和“墨点无多泪点多”的人生况味 , 使他抛开浮于表面的轻飘和刻意的张扬 , 达到令后人标榜不已的笔墨境界 。这种情况涵盖画史上人物、山水、花鸟等各个艺术领域 , 范宽是这样 , 王蒙是这样 , 沈周是这样 , 吴昌硕是这样 , 黄宾虹是这样 , 不一而足 , 这是每一位中国画家面对生理年龄变化会自然发生的笔墨规律 , 概莫能外 。
百炼钢化绕指柔
“绚烂之极 , 归于平淡” , 中国画在这一境象中形成高度 , 大放异彩 。
【画家|名师巨匠们晚年的笔墨造化】部分画家趁着年轻欲将花花世界尽收眼底 , 热热闹闹地加以呈现 , 似乎不去追逐大千世界的绚丽多彩 , 就难以一五一十展现内心无法平静下的艺术波澜 , 这多少也是年轻气盛的一种体验 , 不去一番折腾难以发泄或荡平心中如火一般的创作诉求 。
画家|名师巨匠们晚年的笔墨造化
文章图片
齐白石 白石墨妙册(局部)
纸本设色 1948年 徐悲鸿纪念馆藏
在一般人眼里 , 以为画家年轻气盛是彰显运笔用墨的最佳时期 , 但中国画恰恰相反 , 大量存在于老一辈画家笔墨架构中的那些含蓄耐人寻味处可以寻找到答案 。所谓百炼钢化绕指柔 , 绵里藏针之气力 , 而不在一般概率的年轻画家身上 。如前述的李可染先生后期作品 , 一是运笔节奏迟缓 , 不急不慢 , 与早期一挥而过的落笔多少显得软弱疲沓轻飘不同 , 取而代之的是晚期笔力墨味的厚实苍劲感 , 二是不同于当年河山行的写生式笔墨 , 而施以拙、重、笨、厚的笔墨语言 , 反其道行之状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大瀑布 , 或将本应是山明水秀的漓江以另一种意韵呈现 , 这些皆迥异于其早期笔墨框架 , 是真力弥漫的笔墨境界 。据说黄宾虹晚年患有白内障之疾 , 视力下降却笔力和墨韵倍增 , 黑中发亮的墨笔山水就形成于此 , 成为20世纪现代山水画的新境象;陆俨少先生晚年写墨梅 , 看似简约却通体透出老辣之感 , 非一般年轻气盛者笔力可逮 。
画家|名师巨匠们晚年的笔墨造化
文章图片
赖少其孤云与归鸟中国画
1986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尽管上述存在于画家身上的笔墨规律 , 学界一般不太像重视画家个性风格那样大谈特谈 , 但它确确实实存在 , 隐藏于每个画家自身不可替代的艺术气质中 , 而一个人气质就涵盖了身体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 , 尤其是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 , 也就是说 , 上年纪画家虽然精力体质大不如前 , 从年轻状态进入到老年阶段其实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变化 , 但笔墨造诣不断上升 , 这些属于笔墨内涵与外在关系的微妙处 , 即受之于“心” , 自然是深藏不露、或深不可测 , 但不可不察 , 应加以正视 。